首页 理论教育 3D噪声地图耦合机理与城市中心空间形态的优化设计

3D噪声地图耦合机理与城市中心空间形态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围合周边式组合建筑群是指具有较高围合度的街区建筑组群,其中建筑呈沿街区周边围合分布的形态,沿街界面整齐,建筑间开口较小。街区用地规模为2.77 hm2,建筑密度为38.89%,容积率为8.34,平均高度为77 m,街区内用地职能包括商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金融保险用地和居住用地。

3D噪声地图耦合机理与城市中心空间形态的优化设计

高围合周边式组合建筑群是指具有较高围合度的街区建筑组群,其中建筑呈沿街区周边围合分布的形态,沿街界面整齐,建筑间开口较小。高强度的开发模式下各个建筑单体表现为高层加裙房的形态。典型案例包括北门桥高层小区街区、福鑫国际大厦街区等。

案例1——北门桥高层小区街区

北门桥小区街区位于新街口中心区的东北部,街区形状为扇形,用地规模为2.66 hm2,街区建筑密度为53.9%,容积率为13.2,平均高度为78 m,街区内用地性质包括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住混合用地及商办混合用地。街区周边有三条城市道路,北侧珠江路为城市次干道,实测车流量约为1 500辆/h,重型车比为11%,东侧洪武北路为城市次干道,车流量为1 600辆/h,西南侧北门桥路为城市支路,车流量1 100辆/h,重型车比为6%,街区北侧和东侧受交通噪声影响较大。

表4-6显示了根据道路交通数据模拟的北门桥街区平面1.5 m高度的噪声地图,图4-6为北门桥小区三维噪声分布图,街区总体方面,模拟数据统计得出街区空间平均声压级(Lavg)为61.86 dB,高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等级限值,街区空间背景声压级(L90)为43.7 dB,说明该街区内存在一定比例的宁静区域。研究在街区内布置了多个测点来分析不同类型空间的噪声环境,测点A~D位于街区沿街步行空间,测点A、B处读取的声压级为65 dB左右,测点C、D处的步行空间较窄,声压级分别为67 dB和70 dB。测点E、F、G位于建筑群沿街界面的开口处内部,测点数据可看出街区开口由外到内声压级的衰减程度,测点E距离道路红线20 m,测点声压级为55 dB,相对于道路两侧声压级下降了10 dB以上,测点G的情况与测点E类似,测点F距道路红线50 m,测点声压级为50 dB,声压级下降达20 dB,可看出高围合模式下街区内部的声压级得到了明显的降低。测点H、I位于街区内部的开敞空间,测点H处声压级为44.9 dB,测点I处声压级为42.3 dB,与街区外部相比声压级下降了25 dB以上,达到了0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声压级标准。

表4-6 北门桥街区声环境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4-6 北门桥小区三维噪声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表4-6显示了街区南北方向剖面的声压级等值线分布,街区内外不同建筑表面的噪声声压级,沿街建筑界面的表面声压级在60~65 dB左右,裙房界面影响区域声压级在50 dB左右,围合界面的遮挡降低了街区内部空间的噪声声压级,位于街区内部的高层住宅楼其表面声压级在54 dB左右。

案例2——福鑫国际大厦街区

福鑫国际大厦街区位于新街口中心区南部,街区形状为矩形。街区用地规模为2.77 hm2,建筑密度为38.89%,容积率为8.34,平均高度为77 m,街区内用地职能包括商业用地、贸易咨询用地、金融保险用地和居住用地。街区周围有四条城市道路,街区西侧洪武路和南侧白下路为城市次干道,测得的昼间非高峰车流量为1 500辆/h左右,洪武路的公交线路较多,重型车比达到18%,相对较高。白下路是单行线,重型车比为8%。街区东侧火瓦巷与北侧马府西街为城市支路,沿街有大量停车用地,车流量较小。

表4-7显示了软件模拟的福鑫国际大厦街区的平面声压级等值线图,图4-7为福鑫国际大厦三维噪声分布图,从街区总体来看,模拟数据统计得出街区空间平均声压级(Lavg)为56.83 dB,已达到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限值要求,接近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标准,街区空间背景声压级(L90)为37.9 dB,说明街区内有大面积的宁静区域。研究在街区内外不同类型空间布置了噪声测点,沿街步行空间方面,测点A、B位于城市次干道旁,测点A处声压级为73 dB,测点B处声压级为70 dB,较为吵闹,测点C、D位于城市支路一侧,测点声压级数据为60 dB左右。街区空间形态围合度较高,在三个方向存在较小的开口,开口处建筑间距在10~20 m左右,测点E-G设置在连接街区内外的开口处内部,测点F距道路30 m,声压级数据为45 dB,比道路两侧下降了15 dB,测点E距道路80 m,声压级数据为47 dB,下降了26 dB。测点H、I设置在街区内的围合空间,测点声压级读数分别为41 dB和37 dB,街区内外声压级差值最大可达30 dB。表4-7剖面图显示了街区南北剖面的噪声声压级分布,以街区南侧建筑为例,南向沿街建筑界面的声压级在60~65 dB,建筑内侧界面的声压级范围是40~55 dB,周边围合式的噪声降低的效果明显。街区西南侧的L形体量建筑没有开口,建筑界面作为声屏障有效地阻挡了来自西侧和南侧主要道路的交通噪声,使得其建筑围合的街区内侧声压级得到降低,获得了较好的外部空间声环境。

表4-7 福鑫国际大厦街区声环境分布图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图4-7 福鑫国际大厦三维噪声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综合案例分析内容可得出高围合周边式组合建筑群空间形态与声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些结论:

【结论6】高围合周边式的建筑组群形态其沿街界面对交通噪声有着较好的屏蔽效果,这类型的空间形态有利于降低街区噪声,提升街区声环境的质量。

【结论7】连续的围合界面有利于街区内形成较多的宁静区域,例如使用L形的建筑体量布置,街区沿街开口设计避开主要道路可减少大量进入街区内部的直达声。

小结:章节小结部分将高强度街区各个案例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展开分析。基本空间指标方面,本节分析的案例街区尺度较为一致,无围合与高围合街区规模都在2.5 hm2左右,半围合类别的案例用地规模在1.5 hm2左右。开发强度方面,各案例街区容积率基本都在6~8的范围内,高围合街区中的北门桥小区作为个例高达13.2。建筑密度方面,大多在40%左右,最高达到54%,最低为26%。总的来说案例街区的尺度和开发强度较为相近。

这些开发强度相近的街区由于空间形态和交通要素的影响其噪声环境有着不同的分布特点,表4-8显示了各个案例街区四项空间统计声压级的数值。图4-8为高强度街区案例声环境指标分布图。统计声压级L10代表街区噪声的高峰值,反映街区外围道路交通噪声直接影响区域的声压级。从数据统计来看,案例街区外围交通噪声水平接近,外围高峰值均在70 dB左右。街区平均声压级Lavg和统计声压级L50类似,反映街区平均的噪声水平,其中无围合街区数值较高,半围合与高围合街区数值有所降低。空间背景声压级L90反映街区中声压级较低区域的噪声水平,数据统计无围合街区数值较高,高围合街区其背景声压级可降低很多。综合案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类似的街区尺度和开发强度下,街区空间形态对整个街区噪声环境存在明显影响,这也说明不改变开发强度,通过建筑形态与建筑形体组合的设计可以达到优化街区声环境的效果。

表4-8 高强度案例街区指标数据表

*资料来源:作者自制

图4-8 高强度街区案例声环境指标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