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中心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耦合及优化设计

城市中心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耦合及优化设计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案例街区是位于新街口中心区西南侧居住社区中的一块行政办公用地,街区形态布局体现了行政类建筑的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街区主体建筑位于北侧,街区南侧建筑沿道路两侧布局并在中间形成一个围合院落空间。

城市中心3D噪声地图与空间形态耦合及优化设计

案例——洪公祠街区

研究地块位于新街口中心区南部洪公祠街区内,地块形状为矩形,用地规模为1.39 hm2建筑密度为42.9%,容积率为1.06,平均高度为10 m,地块主要用地职能为行政办公用地,地块周边与3条城市道路相邻,周边的交通特点是道路窄而路网密,西侧丰富路为城市支路,实测昼间车流量为1 200辆/h,北侧洪公祠为城市支路,车流量为1 300辆/h,道路重型车比都不大。南侧曹都巷为城市巷道,车流量较小。案例街区是位于新街口中心区西南侧居住社区中的一块行政办公用地,街区形态布局体现了行政类建筑的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街区主体建筑位于北侧,街区南侧建筑沿道路两侧布局并在中间形成一个围合院落空间。表4-17显示了软件模拟的洪公祠街区平面声压级等值线图,图4-17为其噪声分布图。在街区总体层面,数据统计得出街区空间平均声压级(Lavg)为52.98 dB,达到了1类声环境功能区的噪声限值要求,街区空间背景声压级(L90)为40.3 dB,说明街区内部较为安静。街区外部空间可分为外围沿街空间、内部院落空间与通道空间,在各类空间布置测点分析噪声水平,西侧与北侧城市支路一侧的测点A、B其声压级数据分别为71 dB和70 dB,南侧城市巷道一侧测点C声压级数据为59 dB,对地块来说西侧与北侧为主要噪声来源。在沿街面处理方面,地块在北侧沿街设有一个入口,而在西侧沿街布置沿街建筑体量形成连续界面,北侧入口处有较多直达声进入街区,位于影响范围内的测点D声压级数据为55 dB,街区其他区域噪声水平较低,围合院落内部的测点E声压级数据为42 dB,内部空间测点F声压级数据为40 dB,与外部沿街空间相比降低了30 dB,在街区东西向的剖面声压级图上也可以看出沿街建筑两侧的声压级变化,可以说沿街围合的院落形态起到了主要的降噪效果。

表4-17 洪公祠街区声环境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www.xing528.com)

图4-17 洪公祠街区三维噪声分布图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综合案例分析可以得出该类街区空间形态与声环境的一些分析结论:

【结论15】沿街围合的建筑高度6 m以上的院落空间形态能有效降低街区内部院落空间的噪声水平,沿街面的连续性越高,降噪效果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