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土壤类型对于楚铺村作物产量的关键影响

土壤类型对于楚铺村作物产量的关键影响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殊的土壤类型,在为楚铺村村民的日常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些许麻烦。(二)土地质量与作物产量楚铺村是传统旱作区,灌溉对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土壤对于产量的影响却更为关键。表2-3传统时期楚铺村主要农作物一般及最高单产*谷子脱壳后可以产糠80—100斤。因为红薯的产量相对较高,因此其也是村民越冬的主要食物。

土壤类型对于楚铺村作物产量的关键影响

特殊的土壤类型,在为楚铺村村民的日常生产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制造了些许麻烦。此外,土壤的质量也与作物的产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影响了村民的日常饮食结构。

(一) 土质概况

该村土壤主要为灰砂土,由灰粗砂土、灰细砂土、灰青砂土等几类土种构成。这种类型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和河流故道上,由河内杂质沉积或者是因河水裹挟杂质向岸边冲积而成。该土种通透性强,通气良好,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占优势,可以促进有机质分解,且土壤疏松,易耕作。土壤毛管作用强,水分运行快,适耕期也长。但是,养分含量低,保肥性能差,作物后期易脱肥早衰。该地土地的pH值约在6.3—7.5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1.07%。这种土壤特质造成村民在农业生产时,必须更加注重保水以及肥料的作用,无形中增加了耕种的人力投入。

(二) 土地质量与作物产量

楚铺村是传统旱作区,灌溉对作物生长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土壤对于产量的影响却更为关键。一般而言,该村小麦亩产量通常在100—170斤,土质最差土地的产量甚至会低于80斤。大豆的亩产量约在80—100斤;芝麻的亩产量约在50—60斤;谷子的亩产量约在120—140斤;大麦的亩产量约在120—200斤;红薯亩产量略高,通常在700—800斤。详细情况请参见表2-3。

表2-3 传统时期楚铺村主要农作物一般及最高单产(www.xing528.com)

  * 谷子脱壳后可以产糠80—100斤。

  资料来源:数据由李、艾、张等多位老人口述,笔者整理而来。

(三) 作物产量与日常饮食结构

传统时期,由于耕作技术的相对落后,该村超过半数村民都无法从农业生产中获得较为充足的食用作物。一般而言,村民最喜欢食用的作物是小麦,但小麦往往只能生产一季,产量也相对较低,因此小麦基本上是村民们都舍不得吃的作物。据村中老人回忆,村中富户“七老婆”每天也只是吃由白面和杂面混合后做成的花卷,并配以去除尖端的炒豆芽。一般村民通常在豌豆角成熟后先吃豌豆,在小麦或者大麦成熟之后只能吃2—3天小麦和大麦,之后吃大麦与其他杂粮混合后制作的花卷、面条以及其他面食。“瘟鸡子,烂红薯”是当地村民对于日常饮食的基本形容。每到年底村民们能吃的基本上都是杂粮和谷糠,偶尔能吃上一顿肉也都是自己家病死的瘟鸡。因为红薯的产量相对较高,因此其也是村民越冬的主要食物。在冬季,村民即使手上还存有一些小麦也不会随意食用,因为小麦还能充当一般等价物。如果家中粮食不足,村民通常要向粮店或者是富户借糠,待第二年再归还粮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