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低碳经济:应对工业文明负面影响

构建低碳经济:应对工业文明负面影响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低碳经济建设迫在眉睫,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工业文明以来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的外部性,也就是工业文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累积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

构建低碳经济:应对工业文明负面影响

1.内生经济增长是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低碳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68]。内生经济增长把资本积累、政府政策、收入分配、环境保护与科技进步等囊括进入经济发展的系统之中,全面、细致、科学地探讨内生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地开展低碳经济建设提供理念指导。

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内生增长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是内生增长理论自身的完善、信息化时代的技术保障、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多样化与复杂性等多个维度共同要求与决定的;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开拓可采集全面的数据多变量内生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实、模拟经济规律,从而寻找最优发展路径,切实指导低碳经济建设。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内生增长模型可以采集更为丰富的数据,也为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低碳经济建设提供了更为优异的理论指导。同时,内生增长理论也表明,来自经济体内部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是可以为实现低碳经济做出有效指导的;依靠拉动内需、增加社会资本、增加R&D投入可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绿色发展[69]

2.人与自然和谐创造的社会资本是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理念(www.xing528.com)

习近平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要“两座山”:既要有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两座山”之间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辩证统一。可以说,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之间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第二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70]。因而,必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和谐,他们都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社会总资本”的概念,他指出,社会总资本是相对于个别资本而言的,是指社会中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概念仅仅指的是经济资本,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资本不足以解释日益丰富的社会现象,“社会资本”的概念便产生了。Hanifan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他指出,如果个人和他的邻居们相互接触和交往,就会形成一定的社会资本积累,这些社会资本也许能直接的满足个人的社会需求,或者可能具有一种潜力,足以使得整个社区的居住环境得到实质的改善[71]。Hanifan的社会资本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提升的幸福感的角度来阐释的,还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渠道日益广阔,人与人交往的网络日趋丰富,基于此,Durlauf与Fafchamps认为社会资本概念的核心主要包含网络资源、相互信任、合作行为三个方面,认为社会资本就是基于网络过程所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人们之间的信任,它们能促成产生好的社会和经济效果[72]。在信息化时代,地球已经成为小村落,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多样化、虚拟化、及时化、即时化。社会资本的增加集中体现在网络渠道可信度的增加,网络内成员责任感的增加以及网络内成员彼此信任的增加。推进绿色发展需要不断培育社会资本,不断增加社会资本的存量,随着社会资本存量的增加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会增加,人的幸福感会增加。在人化的自然遍及全球扩展到太空的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已经促使人类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并成为大到太空小到微观粒子的开拓者,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也有能力破坏自然。在这种情势下,必须在社会资本的构成中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分,并使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资本增长必须成为主旋律,它是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理念[73]

3.绿色发展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低碳经济建设需要有效的国家治理作为保证

我国在不断完善国家治理,并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74]。国家治理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者的作用,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75]。以Adam Smith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下,理性自私的个体追求个人利益时,市场机制这个看不见的手能够引导整个经济体有效运行,并实现整体福利最大化[76]。然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普遍的大危机彻底摧毁了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理念,经济学家们认识到,市场机制虽然是配置资源的好方法,但不是万能的,会存在配制资源失效的情况,即市场失灵。Keynes推翻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他认为国家需要干预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他认为仅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政府的有效干预是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保障[77]。后来的经济学家总结了市场机制失灵的原因在于自然垄断、信息不对称与外部性的存在。当前,低碳经济建设迫在眉睫,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工业文明以来的经济发展所造成的负的外部性,也就是工业文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的累积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绿色发展就是要改变这种以碳排放增加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就是要消除以负的外部性为特征的市场失灵。政府有效的管制可以使环境保护、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取得最好的效果。美国经济学家Stigler基于政府管制的实践,开创了政府管制经济学,促进了政府管制经济理论与管制实践的结合,从而使政府管制具有了卓越的理论指导[78]。在信息化时代建设低碳经济需要政府有效的管制,这是绿色发展的要求,绿色发展要求政府管制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墨守成规经典理论,必须结合信息化的最新成果、采用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并使管理技术和手段不断取得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