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城区微改造,打造口袋花房等微景观,让老城焕发新生

推动城区微改造,打造口袋花房等微景观,让老城焕发新生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昌区以群众的感受和体验为重点,配合人口流入与产业引导政策,回归城建“以人为本”价值初衷,树立“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在“微”上做文章,在“改”上求突破。在中华路街部分社区见缝插针,打造“口袋花房”“口袋运动场”等微景观、微空间,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加速老城焕发新生,让老城区群众既能享受老武昌浓郁气息,又能享受新武昌的“好品位”。

推动城区微改造,打造口袋花房等微景观,让老城焕发新生

“微改造”——在“微规划”的基础上,以街道为实施主体,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改造的主动性,改革规划实施流程,从细微处着手,通过保护、整治、修缮、活化,挖掘历史元素、保留传统文化,大力开展城市修补和文化修复,让城市更加精致,老城焕发新生,推动“我的社区我出力”。

相对于老城区,“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模式投入大、周期长,且对群众生活和文脉延续影响较大。武昌区以群众的感受和体验为重点,配合人口流入与产业引导政策,回归城建“以人为本”价值初衷,树立“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在“微”上做文章,在“改”上求突破。通过居民全程参与立面整治、保护修缮、环境提升、零星拆除、节点打造等措施,逐片实施“城市修补”,促进城市有机更新,积极探索以外延扩张式发展转变为内涵,提升式发展为核心的“微改造”。(www.xing528.com)

“微改造”之难,难在既要改造“表”,更要改造“里”,“表”是物理空间、街容街貌的更新,“里”是生活品质和人文传承的提升。按照这个思路,武昌区对黄鹤楼俯视线范围内222栋房屋、约68万平方米的顶面和立面实施了整治,在63栋房屋屋顶实施了绿化。在武昌古城昙华林胭脂山衣坊等地试点通过房屋征收、资产收购置换、长期租赁等方式,逐步搬迁老旧房屋、历史建筑中居民,政府统一修缮,引入一些大师工作室、艺术工作坊等文化类企业,与古城历史文化基因相得益彰,实现居民生活改善、传统文脉延续、发展动能转换共赢。在中华路街部分社区见缝插针,打造“口袋花房”“口袋运动场”等微景观、微空间,为老城区注入新活力,加速老城焕发新生,让老城区群众既能享受老武昌浓郁气息,又能享受新武昌的“好品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