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农业经营规模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经营规模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传统规模经济理论的另一个分支是马克思的规模经济理论。面对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逐渐浮出水面,并为世人所关注。

现代农业经营规模与可持续发展

(一)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他说明企业规模不能无节制地扩大,否则所形成的垄断组织将使市场失去“完全竞争”的活力。之后,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和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针对“马歇尔冲突”提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主张,使传统规模经济理论得到补充。

传统规模经济理论的另一个分支是马克思的规模经济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详细分析了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以大规模的生产与协作为前提的思想。他认为,大规模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是近代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才能组织劳动的分工和结合,才能使生产资料由于大规模积聚而得到节约,才能产生那些按其物质属性来说适于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如机器体系等,才能使巨大的自然力为生产服务”。马克思还指出,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目的:①产、供、销的联合与资本的扩张;②降低生产成本。显然,马克思的理论与马歇尔关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的论述具有异曲同工的结果,新古典经济学派则从生产的边际成本出发,认为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能达到最佳规模。

(二)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表述为: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一般而言,中国现阶段劳动力相对多,资本相对短缺,应该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型的产业,或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但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或者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可能成千上万,每个地方的资源不可能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所有产品都生产出来,这就必须做出选择。

(三)可持续农业理论

1.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起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赖于农业发展而产生的“关联效应”。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农业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财富。人类生存的需要,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人们只管对它索取而不去哺育。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面临环境、资源、能源、人口和食物的多重压力,生存和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面对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逐渐浮出水面,并为世人所关注。1985年美国加州议会通过的“可持续农业研究教育法”是世界上首次提出“持续农业”这一新观点、新概念。1991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丹波召开了国际农业与环境问题大会,向全球发出了《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的倡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这对于世界各国可持续农业观念的形成与深化发展,乃至具体的实践,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997年6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德国布朗瑞格专门召开了国际农业可持续会议,这是对全球可持续农业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和发展。它不仅从理论上探讨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影响,而且从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可持续农业中的植物育种、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学、生态学和有机农业系统在不同环境及投入情况下土地、水和作物资源的管理,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

2.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特征

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概念。国际组织对该概念的定义也不统一。国际农业磋商小组技术咨询委员会的定义为:“可持续农业应该涉及在保护或加强环境的质量和保持自然资源的同时,成功地管理资源,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需要。”发展中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定义为:可持续农业是在不破坏甚至提高农业所依赖的资源基础的同时,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农业系统。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为:“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并调整技术和机构改革方向,以确保获得足够的农产品来持续满足当代和后代人的需要。”这种持续发展(包括农业、林业渔业)能够保持土地、水资源和动植物基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要在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并且能够被社会接受。(www.xing528.com)

以上各种观点之间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必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的需求,以保证人类及其后代能在地球上永续生存与发展;②要保持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实际上,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要领在农业领域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暂将农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指农业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农业经营方式和资源利用模式,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农业具有长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确保当代人及后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农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是一种技术上应用得当,资源利用节约,生产集约经营,生态环境保护,经济上能够生存下去和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发展模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农业发展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各种因素的互联性

农业发展受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人口与资源、环境,资源与环境又是密切相关、互相支持、互相制约的。必须以整体的、全局的观点,统筹考虑,协调解决各种当前和长远发展矛盾,实现良性循环。

(2)人口规模的适度性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是重要的经济资源,作为消费者又给农业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必须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持人口规模适度,并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3)发展公平性

公平性是指对资源的平等使用和生产成果的平等分享或公平分配,要充分认识贫困人口的增加和贫困的加剧往往与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息息相关。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还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需要与消费的时候,也应对后代人的需要与消费负起历史责任,即既要兼顾当代又要兼顾子孙后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是不足取的。

(4)发展的高效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经济上的系列深加工来实现产值增值,高效率地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通过适宜性技术以提高产出与投入比例,要控制农业的生产成本,利于从物质投入上获得满意的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