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遇命运弄人,司马松史上憾事

不遇命运弄人,司马松史上憾事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日王有龄见他未出兵便先言败字,非常地气恼,便不予理睬,当即派了个营官领了一千人马去镇压乱军。难怪司马松会有如此大不敬的举动。司马松虽然聪明博学,却不善交际,更不谙人情世故。又因为他本人遭受挫折太多,性情难免古怪,所以在王有龄的衙门里一直不受重视,时常有怀才不遇之感。胡雪岩由衷地感叹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司马老爷才高识远,想不到竟有今日之灾,真是命运弄人,时运不济。”

不遇命运弄人,司马松史上憾事

要使一个受人非议的人为自己做事,首先就得从心理上去收服他。受人非议的人,或许行动古怪、或许言不合众,又或许性格孤傲。无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要他真正才能出众,胡雪岩总会千方百计地收服他,使他从心理上对自己产生敬佩,从而为自己效劳。

当初,王有龄在湖州任知府时,辖区内一个县城发生了民变。乱民杀了县官,攻占了县城,竖起大旗,自称“无敌大王”。消息传到湖州,王有龄非常恼火,召集幕僚,征询办法。手下幕僚大都言剿,王有龄自己也十分支持这种意见。

但是王有龄的手下有个叫司马松的幕僚却反对出兵剿灭的做法。他认为:“如今官兵久不训练,不知拼杀之事,乱军风头正健,不与之相争才是上策。否则,一旦官兵围剿乱民失败,只怕四处的乱民都会响应。况且民乱事出有因,当以‘抚’字为上,既可安抚民心,也可平定民乱。”

司马松这个人平素寡言少语,好贪小便宜,衣着邋遢的人。平日里同僚都十分看不起他,王有龄也不十分地喜欢他,只因他是另外一个朋友介绍来的,才没把他辞掉。今日王有龄见他未出兵便先言败字,非常地气恼,便不予理睬,当即派了个营官领了一千人马去镇压乱军。

司马松也不再多说,只是在一边冷笑。

事情结局果然不出司马松所料,一千名官兵在半途便中了乱民的埋伏,死伤大半。别处的饥民见朝廷的官兵如此不堪一击,便也纷纷起来闹事,响应“无敌大王”。

王有龄大惊失色,再次召集幕僚,商议应付对策。众幕士说来说去都没想出个好主意。这时候王有龄才突然想到提倡“安抚”的司马松,四下寻找,发现司马松没来。他一问,才得知司马松近来身体不好,告假在家。王有龄赶紧派人去请司马松。不多久差役回来说,司马松病得太重,无法前来议事。

王有龄迫于无奈,只好选派一名衙役带着安抚信,前去与“无敌大王”谈和。哪知乱民根本不领情,不但杀了那名衙役,并扬言要杀进湖州。

恰恰这时胡雪岩从外地赶回来,王有龄有如见了救星,把近来发生的事情源源本本地告诉了胡雪岩,向他寻求平定乱民的办法。

胡雪岩道:“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先派人打听司马松的情况。不一会儿,手下回报,说司马松正在江边钓鱼呢!

王有龄一听,司马松竟然如此装病愚弄自己,不禁勃然大怒。

胡雪岩却道:“大哥,万万不可意气用事,纳其人而不知善用,你也是有过错的。”

王有龄是个大度之人,想想自己确实有错,后悔当初没有采纳司马松的建议,轻易发兵,把事态弄得不可收拾。难怪司马松会有如此大不敬的举动。只是此时,他该怎样去说服司马松呢?

其实司马松这时心里一点都不快活。他是个遗腹子,未出生父亲便死了,全靠母亲把他辛辛苦苦养大,后来又替他娶妻。一家人本该过上好日子了,谁知老母又一病不起。妻子留下几个儿女,跟人私奔了。这下,司马松简直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他既要照顾有病的老母,又得照顾年幼的孩子,里里外外欠了一屁股的债,债主不时上门催讨,但他根本无钱可还。

有位朋友见司马松可怜,便通过种种关系把他介绍到王有龄的衙门做幕士。司马松虽然聪明博学,却不善交际,更不谙人情世故。又因为他本人遭受挫折太多,性情难免古怪,所以在王有龄的衙门里一直不受重视,时常有怀才不遇之感。这一次司马松给王有龄出计献策,但是王有龄刚愎自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使司马松大为恼怒。虽然后来王有龄来请他,他仍旧不肯回衙门。

今天,他在家中,老母突然想喝点鱼汤,可是穷得叮当响的他哪有钱买鱼?于是索性自己操起鱼竿,去江边钓鱼。钓了半晌,始终没有鱼儿上钩。眼看着天色渐晚,司马松长叹一声,收拾渔具,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走。

司马松的家座落在城郊破草岗上,一阵风吹来,几间破屋子摇摇欲坠。他刚一进门,家中的几个孩子就围过来,个个嚷饿。司马松看了更是心酸不已。

正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极为杂乱的脚步声,就听见有人在门外大叫:“司马松,你快点给我出来!”

司马松出门一看,心中暗自叫苦。门外赫然站着七、八个债主,都是些十分难对付的角色。

为首的一个人叫道:“司马松,今日不还钱,我就拆了你的房子。”

司马松忙道:“各位,不急不急,容我再想想办法。”

一位债主上来把司马松用力一推,“还不急,我都要了五年了,今日也不要你还钱,走!咱们上官府去。”七八个人就上来拉拉扯扯。

司马松的母亲在屋里听见争吵,匆忙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连声哀求道:“各位老爷,别为难松儿……”话未说完一生气便昏了过去。孩子们吓得大哭起来,司马松连忙冲进屋里,抱住老母,哽咽不止。(www.xing528.com)

那些债主们却丝毫不为所动,各自在屋中寻觅,看看有无值钱的物品。

就在一片混乱之中,胡雪岩踏进门来,大声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在湖州大家都认识胡雪岩,众债主纷纷上前问好。

胡雪岩道:“司马老爷是我的朋友,你们怎敢如此对他?”

一听这话,众人顿时哑口无言。有个债主心有不甘,呐呐地道:“小的听说他近日准备逃到外地,所以结伙前来讨债。”

胡雪岩道:“胡说,司马老爷是何等人,会在乎这几个钱,拿字据来。”

众债主纷纷把字据交给胡雪岩。胡雪岩从衣服里掏出一叠银票,逐一还清,道:“为了这一点钱,你等竟如此大动干戈,有如打家劫舍,真是反了天了!”

众债主唯唯诺诺,千恩万谢,连忙各自散去。

司马松眼见刚才发生的这一切,大惑不解。只见胡雪岩随手便把那些债主们交回的字据撕了。司马松大为感动,平素在知府衙门,与胡雪岩见过许多面,自己却从来没有主动与他交往过,如今胡雪岩仗义相助的举动却令司马松羞愧不已。他半晌道:“蒙胡先生大恩,不知何以回报?”

胡雪岩由衷地感叹道:“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司马老爷才高识远,想不到竟有今日之灾,真是命运弄人,时运不济。”

司马松听了胡雪岩对自己的称赞之词,心中一热,又是一酸,心想,自己学识、才干哪一点不如他人,想不到今生竟如此落魄,不觉潸然泪下。

胡雪岩道:“先生也不必难过,所谓时来运转,终将有时。”说完,又留下五百两银票,告辞而去。

胡雪岩再次来到王有龄府上,王有龄正焦急等待,见胡雪岩便问道:“事情如何?”

胡雪岩把今日所见如实地告诉了王有龄。王有龄感慨万分,叹道:“是我用人失察。众幕僚平时在我面前,说此人无能,我竟信了。想不到司马松的处境竟然如此困窘。”王有龄自己也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他深深知道个中的辛酸滋味。

于是当晚,王有龄回到家中,便向夫人提出要把夫人的贴身丫鬟秀云嫁给司马松的建议。秀云年轻貌美,又十分地体贴夫人,让她去服侍一个有五个孩子与多病老母的司马松,夫人确实非常不乐意。

王有龄劝说道:“女大不中留。司马松有胆有识,平民变还得靠他。若功成,我定奉报朝廷论功行赏,司马松至少也是一个县令,秀云跟他只会享福。”

于是夫人同意了。

翌日,司马松早早来见王有龄,胡雪岩也在一旁。

王有龄十分客气地招呼司马松入座。司马松坐定后还未来得及开口,胡雪岩便抢先把王有龄欲把丫鬟秀云许配给他的意思告诉他。司马松听了,感激涕零,也不多说,便主动要求自己前去与乱民谈和。

司马松果然十分地厉害,面对刀枪临危不惧,舌战乱民,很快就瓦解了乱民的斗志,乱民各自散去。

王有龄闻讯大喜,奏明朝廷。朝廷念司马松平乱有功,就命他在发生民变的县城里出任县令。司马松立刻上任,他治理有方,很快就平定人心,发展生产,一时间政通人和。

王有龄对胡雪岩说:“司马松果真是个奇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