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怕破脸的人,怕剥皮的树,认错才是上上大吉

怕破脸的人,怕剥皮的树,认错才是上上大吉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主动认错,表示服帖,才是上上大吉。到了这一地步,朱福年算是彻底服了胡雪岩。不过,这时的“服”,还是被胡雪岩的气势所威服,以害怕的成分为多。在方老板的逼问之下,伙计承认了偷窃行为。胡雪岩对朱福年,就是这种做法。人怕破脸,树怕剥皮。在他本人是怕失去老板对自己的信任,满心愧意侍奉老板,做事必不能放开手脚。假如对方并非人才,或者虽是人才但已心肝全坏无可救药,那最好还是请他走路的好。

怕破脸的人,怕剥皮的树,认错才是上上大吉

胡雪岩非同一般之处,其实就在于他深谙“为人处世和为贵”的道理,既使属下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也能够宽厚待人,不轻易敲碎别人的饭碗。

万事和为先,既使在处理店铺内部员工的违记问题上,胡雪岩仍坚持了和气生财,给人一条生路的原则,做到了不轻易敲碎别人的饭碗,以情感人,使职工忠心耿耿地为自己做事。比如在对待“吃里扒外”的手下朱福年的问题上,胡雪岩仍然牢记“维人一条路,伤人一堵墙”的道理,使这件事处理得极为漂亮。

朱福年为人做事十分不地道,不仅在销洋庄的事情上暗中作梗,而且还拿了东家庞二的银子“做小货”,庞二自然不能容忍。依庞二的想法一定要彻底查清朱福年的问题,并狠狠地整他,然后将他扫地出门。但胡雪岩却觉得这样做事太绝,不妥当,他说:“一发现这个人不对头,就彻查,请他走路,这是一般人的做法。最好是不下手则已,一下手就叫他晓得厉害,心生佩服。要像诸葛亮‘七擒孟获’那样使人心服口服。‘火烧藤甲兵’不足为奇,要烧得让他服服贴贴,死心踏地替你出力,才算本事。”胡雪岩先通过关系,把朱福年在同兴钱庄所开“祸记”账户历年进出的数目,将丝行的资金划拨“做小货”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然后再到丝行看朱福年做的账,并在账目上点出朱福年的漏洞,“有没有错,要看怎么个看法,什么人来看。我看是不错,因为以前的账目,跟我到底没有啥关系,叫你们二少爷来看,就是错了。你说是不是呢?”胡雪岩仅仅是点到为止,并不点破朱福年“做小货”的真相,也不再加以深究,让朱福年感到自己“做小货”似乎已经被抓到了“把柄”,但又摸不着头脑,觉得自己成了“孙悟空”,无论怎么跳也跳不出胡雪岩这尊“如来佛”的手掌心。只有主动认错,表示服帖,才是上上大吉。

“胡先生,我在裕记年数久了,做事记账手续上难免有疏忽的地方,一切要请胡先生包涵指教。将来怎么个做法,请胡先生吩咐明白,我无不遵办。”

朱福年的话里带有歉意,很明显,这是递了“降表”。到此地步,胡雪岩便开门见山地直接说了自己的看法和打算,“福年兄,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二少爷既然请我来看账,自然对他要有个交代。你是抓总的,我只要跟你谈就是了。下面各人的账目,你自己去查,用不着我插手。”

“是。”朱福年见有补救的机会,连忙说:“我从明天就清查各处的账目,日夜赶办,有半个月的工夫,一定可以盘清楚。”

“好的,你经手的总账,我暂时也不看,等半个月以后再说。这半个月之中,你也不妨自己先查点一下,如果还有疏忽的地方,想法子弥补,我以后仅仅是看几笔账。”接着,胡雪岩清清楚楚地说了几个日子,都是从同兴钱庄那份“福记”收支清单中挑出来的,都是一些有疑问的日子。

朱福年暗暗心惊,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知道,却不明白胡雪岩何以了如指掌,莫非裕记中有他的眼线?照此看来,此人高深莫测,以后万万不可大意。到了这一地步,朱福年算是彻底服了胡雪岩。不过,这时的“服”,还是被胡雪岩的气势所威服,以害怕的成分为多。(www.xing528.com)

朱福年心中的所有疑惧都流露在脸上,胡雪岩便索性开诚布公地说,“福年兄,你我初次共事,恐怕你还不大晓得我的为人。我一向的宗旨是‘有饭大家吃,不但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所以,我决不肯轻易地敲碎人家的饭碗。不过做生意跟打仗一样,总要同心协力,人人肯拼命,才会成功。过去的都不用说了,以后看你自己。你只要肯尽心尽力,不管心血花在明处还是暗处,说句自负的话,我都一定能够看得到,也一定不会抹煞你的功劳。二少爷面前我一定会帮你说话。也许,你倒看得起我,将来愿意跟我一道来打天下。只要你们二少爷肯放你,我欢迎之至。”

于是,胡雪岩特意留出一些时间,让朱福年暗中检点账目,自己慢慢弥补过失,等于有意放他一条生路。最后,态度十分明确地告诉朱福年,只要尽力尽心地努力做事,他仍然会得到重用。这一下朱福年对胡雪岩的宽宏大度真就感激不尽,彻底服帖了。

胡雪岩的做法,实际上是从嵇鹤龄讲的一个故事中获得的启发:苏州有一家南北货行,招牌叫“方裕和”。“方裕和”从两年以前就不断地开始发生货色失窃走漏的事情,而且丢失的都是鱼翅燕窝干贝之类的极其贵重的海货。方老板不动声色,明查暗访,很长时间才弄清,原来是自己向来最信任的一个伙计,也是自己的亲戚与漕帮勾结,将贵重海货捆绑在店里出售的火把中偷出去,再运到外埠脱手。难怪他在本城同行、饭店中竟然没有查到吃黑货的任何线索。在方老板的逼问之下,伙计承认了偷窃行为。按规矩,自然要请他走路。但方老板却以为能够“走私”两年之久而不被发觉,此人一定是有相当的本事。再说是店内同伙勾结,宣扬开来要开除一大批熟手,还有损自己店的信誉。最后不仅不要这个伙计“走路”,还加他的薪水,重用了他。这样一来,那伙计发自内心的对宽恕自己的老板感恩图报,尽心做事,自然不会再干偷货走私的事情。

那老板的做法,胡雪岩也认为相当漂亮,但他认为火候还差那么一点儿。他对嵇鹤龄说:“照我的做法,只要暗中查明白了,根本无须说破,就升他的职,加他薪水,叫他专管查察偷漏。”胡雪岩的理由是,做贼是不能让人拆穿的,你一拆穿就落下痕迹,无论如何他和别人都相处不长。既然他是个人才,自己又能容留他,又何必一定要拆穿他,只让他感恩就行了。胡雪岩对朱福年,就是这种做法。

胡雪者的做法,确实更加高明也更加有效。人怕破脸,树怕剥皮。大凡人做了坏事,并且被老板揭穿,纵使不给他处罚,他心存感激,但终究会落下痕迹而无法相处。在他本人是怕失去老板对自己的信任,满心愧意侍奉老板,做事必不能放开手脚。而在老板则总要想着顾及对方的痛处,心里不免留有疙瘩。如此一来,双方就无法继续合作下去。从这个角度看,既然还当他是个人才,又不想让他走路,那还不如为他留个面子,让他心存感激,这样既达到堵漏补缺的目的,又等于救下了一个人,于己于人,都是桩极好的事。

当然,这种手段,只能针对那些有本事尚且心存廉耻的人。假如对方并非人才,或者虽是人才但已心肝全坏无可救药,那最好还是请他走路的好。否则,对于不明白事理的人来说,它实际上变成奖励做坏事了。如不慎重,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