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与东盟经济崛起:金融城市争夺战与区域一体化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与东盟经济崛起:金融城市争夺战与区域一体化推动经济增长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中国香港地区和上海、新加坡市等金融城市的不断发展,东京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逐渐下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盟各国的经济也迅速崛起,在世界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无疑是表现最好的经济体。在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的实际GDP同比增长9.0%,在危机爆发后的第四季度,此增长率快速下降至6.8%,并于2009年第一季度探底至6.2%。

中国与东盟经济崛起:金融城市争夺战与区域一体化推动经济增长

20世纪90年代初,受“泡沫经济”影响,日本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达到了战后最高水平,金融机构存在大量不良债权,房价和股票价格暴跌,国民对经济恢复的信心也极度下降。由于日本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提出不合理的财政政策,导致日本并没有像战后那样,快速地走出阴影,恢复经济发展。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利益,对日本推动亚洲地区金融合作等加以限制,日本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地位有所弱化。随着中国香港地区和上海新加坡市等金融城市的不断发展,东京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也逐渐下降。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经济保持了世界经济史上所没有出现过的连续35年超过9%经济增长率的速度,令世界瞩目;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多年来,中国攀越诸多“高峰”: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等。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盟各国的经济也迅速崛起,在世界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成功跻身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在20世纪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越南则紧随其后,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调整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同样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作为南亚国家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加入了亚洲经济复兴行列,经济体制改革激发出这个古老国度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打击了众多亚洲经济体。但是,由于亚洲生产网络即亚洲工厂的存在,使亚洲的贸易率先得到了快速恢复,特别是东亚在亚洲贸易率先恢复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表明亚洲工厂可以起到避免诸多产业受到来自外界的冲击和干扰的作用。(www.xing528.com)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无疑是表现最好的经济体。从2008年年底开始,当亚洲大多数经济体经历负增长时,中国在2009年所有季度都保持着正增长的态势。在危机爆发前的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的实际GDP同比增长9.0%,在危机爆发后的第四季度,此增长率快速下降至6.8%,并于2009年第一季度探底至6.2%。但在随后的几个季度,中国实际GDP的增长率快速上升至7.9%、9.1%和10.7%,最终在2009年达到8.7%的年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2008年年底公布的大规模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此跨年度方案的目标是在外部需求迅速下降的情况下刺激国内需求。随着2009年年底以来主要西方经济体的复苏,中国的外部需求也开始反弹。出口量增长在2009年12月份转负为正,增幅高达17%。

毋庸置疑,正是亚洲各国市场驱动力增长产生的效应,共同将亚洲经济奇迹的规模推上了新的高峰。正如奇索·马赫布巴尼所指出的,英国和美国分别花了58年和47年的时间才使其人均产值翻了一番;而日本做到这一点用了33年时间;印度尼西亚用了17年;韩国用了11年;中国则用了10年。[3]的确,在工业化之前,中国、日本和印度次大陆的产值加在一起约占全球产值的一半,中国就占了1/3。相形之下,欧洲仅占总值的1/4左右。在1820—1890年,亚洲的产值在全球总产值的比例从50%降至25%;到了1952年,这一数字再度减半,仅为12%。西方对东方的优势似乎既绝对,又不可逆转。[4]

过去的20多年是亚洲经济改变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关键时期。进入新世纪的10多年来,亚洲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较以前有了更快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已拥有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国的亚洲,可能到2020年将拥有世界五大经济国中的4个,世界十大经济国中的7个。到那时,亚洲国家可能占全球经济产值的40%以上。即使亚洲经济增长比预期的更早、更突然地放慢速度,已经发生的增长对于亚洲及世界的影响仍是巨大的。[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