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适应的有效策略

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适应的有效策略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藏族、回族和汉族大学生在文化习性上差异显著,在文化适应方面有差异也有共性问题。说明在多民族地区,不论是汉族大学生还是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均面临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适应问题。

提高民族地区大学生文化适应的有效策略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藏族回族汉族大学生在文化习性上差异显著,在文化适应方面有差异也有共性问题。说明在多民族地区,不论是汉族大学生还是各少数民族大学生均面临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适应问题。良好的文化适应是保证民族地区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证。在提高大学生文化适应方面,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应创设良好的氛围和途径,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沟通和相互的尊重与认同。

(一)树立多元文化观念,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增进民族团结

提高跨文化的适应就要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加强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民族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页、网站开设“民族教育”板块,将民族政策的相关信息、视频挂在网站上,方便大学生浏览、了解。通过课程设置、讲座、各民族学生活动、展板、文艺表演、开办民族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的创造历程,多元文化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寻找民族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共识,既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一种看待母体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新视角,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和理解能力,减少不同文化的分歧与隔离,加强文化交流与传播。

(二)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少数民族学生从民族地区进入都市读书,地域的改变和文化环境的差异,必然存在一定的文化和心理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可能表现为放弃原来文化,完全接受不同于自己文化的同化现象;也可能盲目抵制不同于自己的文化,保持原来文化即文化分离,更有可能接触异文化后茫然不知所措,既不坚持自己原来的文化也不接受异文化的边缘化状态。[3]这些在文化交流和碰撞中出现的状况,都可能给个体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困惑,极易引发心理疾病。民族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开设心理课程、心理咨询服务、心理沙龙、心理信箱、校内心理咨询网站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心理检测、心理健康聊天、心理问题答疑、团体心理辅导等,通过各种途径诊断、辅导、解决学生心理困扰,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才提供帮助。

(三)加强对民族学生的学业辅导,提高民族学生学业成绩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地域原因,经济和教育生态环境脆弱,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对内地和汉族学生较为薄弱,尤其在高等数学、英语、汉语、计算机等科目上困难较多,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逃课,甚至导致孤僻、悲观、愤世嫉俗等不良心理。因此,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辅导,通过补习基础课程、增加课时、加强学业辅导和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督导等方式,使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上稳步提高,增加其学习的信心和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

(四)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兼职辅导员,加强基层组织对学生校园生活的积极引导(www.xing528.com)

辅导员和大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他们是高校各职能部门、各科教师与大学生信息沟通的桥梁。在少数民族学生中选拔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干部,在少数民族教师中选拔思想素质好、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为兼职辅导员,由于共同的文化特征,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和辅导员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更容易信任和沟通。通过日常接触和走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情绪变化和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预防和干预。

青海省是多民族地区,民族成分多样,文化多元,青海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由于从小所处生活环境影响,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是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和手段,做好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工作,加强民族文化的相互了解、交流和沟通,促进民族文化的尊重和民族文化的共同提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执笔人:朱敏兰,青海民族大学政治学院,教授)

【注释】

[1]Robert Redfield,Ralph Linton,Melville J.Herskovits:Memorandum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63,38(1):162

[2]孙杰远:《浅谈儿童的文化习性及其获得》,《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第15-17页。

[3]Berry,JW.,etal.Cross-culturalPsychology:researchandapplication.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