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有效学习:正确学习观与有效策略

大学生有效学习:正确学习观与有效策略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生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二是要求大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创新学习是一种在继承、接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学习。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很大程度上进行的是接受学习,掌握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与文化精髓,以传承文明,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学习动机是推动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大学生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为大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动力保障。

大学生有效学习:正确学习观与有效策略

之前讲过,学习过程大体包括操作系统、监控系统、动机系统与习得系统。因此,衡量有效学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量,即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学习结果。也可以说,这三个变量决定了学习的有效性。学习策略通常是指“会学”,学习动机是“想学”,而学习结果就是人们所说的“学会”了。要使学习变得有效,人们常常以为有良好的学习策略与强烈的学习动机就够了,往往忽视学习结果在有效学习中的作用。其实,学习结果也是影响人们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一个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产生式系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包容性、可分辨性及稳定性,那么,学习之间就很难产生积极的正面迁移,学习有效性就难以得到保障,见微知著、触类旁通的学习情景就无法实现。学习结果的好与坏,也左右着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的相关理论,就是为了研究并阐述这方面的问题。因此,若想大学生学习变得有效,就必须从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及学习结果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扫一扫 学一学

(一)大学生学习策略

大学生学习策略,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的一切方式方法。大学生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二是要求大学生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大学生学习策略为大学生有效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1.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大学生学习观是大学生对学习的基本观点与看法,是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指导思想。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包括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观。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学习,而不是一种被动的、自发的、消极的学习。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在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完成学习活动,实现自己身心的发展。学习者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中国古老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历史经典。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是有较大差异的,大学学习更加要求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主性。自主学习观是大学生进行大学学习的前提。

(2)创新学习观。创新学习是一种在继承、接受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学习。美国学者奥苏伯尔(D.P.AuSubel)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下位学习)与发现学习(上位学习),接受学习旨在接受、继承,发现学习旨在发现、创新。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很大程度上进行的是接受学习,掌握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与文化精髓,以传承文明,实现自身的社会化过程。但是,开展发现学习,建立创新学习观,对大学生而言也意义重大。因为人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挑战,如果只是一味去熟读、记诵乃至运用《本草纲目》上的处方,如何应对现代医学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所以创新学习观要求大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思维,培育创新人格,开展创造性学习。

(3)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形成的,终身学习的定义则是在1994年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提出的。认为学习不是单纯地接受学校教育,也不是少数人被动的阶段性学习,而是所有人主动的贯穿终身的学习,学习应该成为所有人终身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行动。大学生要意识到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发展的手段,更是通向事业成功的桥梁。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以及毛泽东的“活到老,学到老”等,都是终身学习思想的体现。终身学习观要求大学生将学习视为一辈子的事情,学习既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幸福。

(4)全面学习观。全面学习是指大学生学习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学习,而且还包括道德学习、审美学习与身体学习等诸多方面的学习。只有开展全面学习,才能实现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如果只是偏重大学生认知方面的学习,就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有知识没能力、有能力没人格、有人格没心灵”的局面。因此,全面学习观要求大学生把书本与社会、动手与动脑、课堂与课外、认知与情意、身体与心理、做事与为人、功利与情趣、生存与生活等方面结合起来,全面学习,和谐发展。又红又专、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身心和谐等,是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精彩描述。

2.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www.xing528.com)

大学生学习策略是指提高学习效果的一切方式方法。根据美国学者迈克尔(Mckeachie)等人的看法,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等。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重复、抄写、记录和画线等)、精加工策略(想象、口述、总结、笔记、类比和答疑等)和组织策略(组块、重点和提纲等)。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计划策略(设置目标、浏览设疑等)、监视策略(自我测查、集中注意和监视领会等)和调节策略(调整速度、更新方式等)。资源管理策略则是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建立时间表)、学习环境管理(选择学习地方)、努力管理(调整心态、选择坚持和保持动力等)及获得他人支持(教师扶持、同学帮助和小组合作等)。三种学习策略的划分,对于大学生学习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大学生提高学习效果,除了运用好资源管理策略之外,还要掌握有效的认知策略,学会思考,学会对信息进行处理;还要掌握元认知策略,对思考及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再思考。思考、思考、再思考,是大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的核心。从知识到认知、从认知(策略)到元认知(策略),是一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弹丸在下,巴掌在上”的无限后退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会不断提高。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

大学生有效学习,除了树立正确学习观、运用有效学习策略之外,还必须具备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大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学习动机由内在的学习需要与外在的学习诱因构成。大学生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为大学生有效学习提供动力保障。

美国学者奥苏伯尔(D.P.AuSubel)把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动机归为三种,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与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了解事物奥秘、满足内心好奇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获得成就、赢得尊重的一种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融入社会、扮演角色、获得认可的一种需要。学校情境中学生的三种内驱力,主要解决学生与自然、与自己、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学习活动肯定与学习者学习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与强化理论等。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及自我效能感理论,揭示的是学习活动与学习者内在的认知、意志与情感的关系,也就是说,学习活动源于学习者内在的知情意,无论是学习者的认知、意志与情感都可以成为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学习行为诉诸学习心理,学习心理体现在学习者“知情意”上。学习行为可以归于学习者内在的看法、信念,归因理论如是说;也可以归于内在的追求与目标,成就动机理论如是说;还可以归于内在的喜爱与乐趣,自我效能感理论如是说。至于强化理论,则是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源于外在的强化因素。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既源于内在心理因素,也源于外在的环境因素,强化动机理论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比如,现实生活中不乏为了博得妈妈的笑容或教师的欣赏而学习的学生。

虽然学习动机不是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学习动机一定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尽管影响有效学习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学习动机对有效学习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个问题。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呢?这里只简洁地说两点。首先,必须树立人生理想,制订学习目标。理想和目标既是学习的结果,也是学习的动力。周恩来在青年时期确立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理想,使他成为“人民敬爱的周总理”。理想和目标是学习乃至人生的动力。因此,树立人生理想,制订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其次,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受因学习而获得的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的关键。通过学习,取得成功,收获自信,感受喜悦,是大学生热爱学习的不二法门。在学习中,只有学得好,才会喜欢学习,才会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地学习。“跳蚤实验”告诉我们,如果跳了无数次,无数次都以失败而告终,那么,肯定会自暴自弃。反之,如果收获的是成功,感受的是自信,那么,人们会乐此不疲地去坚持。在学习中收获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热爱学习的心理秘诀。

(三)大学生学习结果

大学生学习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与大学生学习结果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任何学习都是在已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兴趣、习惯等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已有学习结果的好与坏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奥苏伯尔的同化论表明,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不断同化的过程,为了促进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已有的认知结构必须具备3个方面的变量,即包容性、可分辨性与稳定性。包容性高、可分辨性强、稳定性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同化,以及正迁移的发生。这3个变量就是对已有认知结构,也就是学习结果的一种界定,可见,学习结果的好与坏,对学习活动而言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习结果对于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上。传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及概括化理论等,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有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以及安德森(J.R.Anderson)产生式迁移理论。特别是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认知结构的3个变量,对于大学生知识方面学习,无疑具有巨大指导意义。学习迁移研究在知识学习、技能形成及能力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道德学习、审美学习等方面,其研究还相当薄弱,这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