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3-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部分大学生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产生的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大学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

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数据解读

环境适应是指个人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环境适应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的适应。社会适应的过程也是社会化的过程,即个人为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态度、理想和行为模式,成为具有独特人格的社会成员并履行其社会职责的过程。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

在对大学新生的调查中,当被问到“你有向家人或大学以前的朋友抱怨过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吗”时,21.5%的人回答是“经常,现实和理想差距太大,难以接受。”58.9%的人则是“一开始有,后来适应了就没有了。”仅仅19.6%的同学是“从来没有过”。刚进入大学,压力比较大,对如何排解压力这个问题,只有极少数(6.5%)的同学“不告诉任何人”,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解决它,其中有近半数(47.7%)人通过“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来缓解压力,30.8%的人是“找个人谈谈”,15%的人有其他更多的方法来调节压力。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也比中学更为复杂,不过有44.4%的人认为“不需要老师引导,自己能搞定”,35.2%的人觉得“老师引导适应大学生活很有必要”,相比之下,余下较少的人不是很在意老师的引导或者会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在大学里我们遇到如学习困难、情感挫折等个人问题是常有的事,过半的同学(53%)会主动向朋友、同学求助,有12%的人“无处求助,自己承受”,其他的人则是“向家人老师及亲戚寻求帮助”。

二、知识链接

大学生常见的适应问题,有如下几种情况:

1.生活适应和自理能力差

南方和北方的学生在饮食方面的显著差异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常会造成部分学生的环境应激。就算是地理跨度不大,在饮食和风俗上也会或多或少地有些差异。部分大学生不能在短期内顺利适应,产生的心理应激便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睡眠等活动,从而形成心理问题。另外,随着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大学生攀比衣着打扮、抽烟饮酒、同学之间过生日以及郊游等消费逐渐上涨,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这种情况对于部分家庭经济能力有限而又爱面子、讲虚荣的大学生也会造成心理问题,产生严重的自卑、忧虑、紧张等精神压力,甚至还会引发违法行为。

2.空虚无聊,没有目标

部分大学新生形容中学阶段的生活“就像在黎明前漆黑一片的隧道中赛跑”,高考就是前方那一盏最明亮的灯,同学们你追我赶地向着这一目标奔跑,虽身心疲惫但目标十分明确,虽然生活紧张但却充实。顺利地进入大学之后,天虽已大亮,但高考这盏明灯却也熄灭了,生活中也就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周围全然一片陌生的景观,大学生活反倒显得失落和茫然。同时,多数学生高考填报的志愿不切实际,于是下车后手里没有了对号车票,前途便无车可搭。从而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缺乏生活目标,得过且过”“学习上提不起兴趣,考试及格即可”等。在高层次目标尚未建立之前常出现情绪低落、彷徨迷失的现象,在大一新生中较为普遍。

3.自我价值感的丧失

经过高考拼杀的大学新生,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在高手如云的新班集体里,面对新一轮的排列组合,昔日那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无形中会在一些大学新生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失落感。同时,高考过后,大家从埋头学习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有机会能够看清彼此,才猛然发现自己和他人之间原来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其他许多方面的差距。在知识、才艺、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乃至身体容貌等方面不如他人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来自农村、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或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或因为服饰落伍,或因为浓重的乡音,或因为孤陋寡闻,方方面面难免有使人相形见绌的感觉,总感到“见人矮三分”,于是变得沉默寡言、内向孤僻。在某些学生身上很容易产生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困惑。

4.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尤其突出的问题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适应新的大学教学。没有了中学老师的耳提面命,许多大学新生,面对知识的海洋,不知从何学起,难免会产生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及时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如何安排学习时间的问题,是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也有一些大学新生在学习上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劲心理,学习动机的强度发生落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较强的学习动力与意志,于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5.人际交往的障碍

不知如何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相处,是一些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由此而引发的人际矛盾和心理不适往往给一些新生带来许多烦恼。有的同学稍有不和便恶语相向;有的学生不愿与人交往,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缺少朋友,对外界很少关心,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学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注重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过多考虑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对别人缺乏关心和谅解,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

三、心理技巧

对于大学新生面临的适应问题,有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正确认识大学(www.xing528.com)

大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大学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大学是每个学生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也是最后一次健全学生的知识基础,最后一次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的重要阶段。

认识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大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教育内容与中学时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更加注重学生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和对自己学习生活的规划。

2.正确评价自己

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毕竟能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已成为普通一员,都应从头开始。新生应为成为胜利者的一员而高兴,而不是相反。

其次是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新生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他人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客观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发展自身,这样会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

3.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相对于中学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造成交往复杂困难。另外,在大学,学习不再是唯一目标,大学生行为目标多元化,也是导致人际关系复杂难处的一个诱因。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的原则,并掌握交往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在人际交往中要少对别人进行指责和批评,多给予别人真诚的赞扬,欣赏他人。在交谈中应善于倾听,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理解。另外,交友时要把握自己的原则,多交益友,控制自己交友的范围和人群。

4.提高生活技巧和自理能力,积极寻求外部支持

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自己周围的环境,主要是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在生活上,要逐步学会独立自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会自主理财。在为人处世上,也要有独立能力,面对选择,要独立思考作出抉择。与人交往时,不要人云亦云,唯唯诺诺。在学习上,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面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新生除自己积极调适外,还应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如对老师上课方法不适应,应积极向老生请教,还可向老师反映,取得老师的理解与帮助。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

5.确立新的大学奋斗目标

考上大学后不少学生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放纵自己,进而失去奋斗目标。大学阶段,一定要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规划,树立起努力奋斗的目标,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克服目标、方向、理想的迷失。同时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会使心理指向集中于一处,这样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摆脱因不适应而带来的心理问题。并且有了明确目标,就有了内在驱动力,可促使人变得积极向上,从而更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问题和疾病。

6.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大学生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如自我心理暗示等,对自己的心理放松、消除心理压力非常有帮助。通过自我暗示,可以调节自己的心境、感情、意志甚至工作能力。比如,面对紧张的考试,反复告诉自己“沉着、沉着”;在荣誉面前,告诫自己“谦虚、谦虚”;在遇到挫折时,安慰自己“要看到光明,提高勇气”,等等。

四、专家如是说

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协调好人际关系,就为他们真正踏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中学时,人际关系比较单纯,每个人都可以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己看不惯或者是不想交往的人可以不予理睬。但是成为大学生后,交往的范围扩大,住校的生活使人际关系问题不再那么简单了。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清楚地认识自己面对的新型人际关系。它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新型的人际关系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而定。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及自身的发展,但是,保持与其他所有人的良好关系也是非常必要的。相互接受,友好相处,才能使集体的气氛融洽,从而有利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在新的人际关系中,不能仅以自己的标准要求人,要考虑到自己的习惯也许与别人不一致,发生矛盾时要互相谅解,从而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适应新的环境还是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都面临着重新认识和评价自我,从而确定新的自我形象。许多因素都会阻碍正确认识自我,学习成绩相对下降则是主要因素。在新的环境中,同学们多数与自己实力相当,其中还不乏优秀者,因此,学习成绩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如若不能正确认识到这个问题,进行心理调整,将严重影响对自我的重新评价,引起强烈的自卑感。只有排除了消极的心理因素,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才能够有助于学业的进步与自身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