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混沌免疫的聚类模型及其基本算法描述

基于混沌免疫的聚类模型及其基本算法描述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De Castro和Von Zuben提出的克隆选择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用途分区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基于混沌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聚类模型,采用第二种结合方式,根据本书4.3节中解决的关键技术,其基本算法描述如下:①读入待聚类区域的地类图斑,生成抗原。⑥免疫基因操作。将克隆后的抗体以变异率pm进行均匀变异。计算免疫基因操作后产生抗体与抗原间的亲和力,进行克隆选择用新解群体A'替换A中较差抗体。

基于混沌免疫的聚类模型及其基本算法描述

在De Castro和Von Zuben(1999,2000)提出的克隆选择算法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用途分区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基于混沌免疫克隆选择算法的聚类模型(CICSA),采用第二种结合方式,根据本书4.3节中解决的关键技术,其基本算法描述如下:

①读入待聚类区域的地类图斑,生成抗原。将待聚类区域的图斑作为抗原导入,采用二进制编码,抗原群体则可以表示为:Ag={Ag1,Ag2,…,Agl},抗原序号l=1,2,…,Ag_size,抗原数量Ag_size为待聚类样本的个数。抗原表示为Agi={ag1,ag2,…,agn},抗原长度n=Ag_codel,抗原基因取值范围agi={0,1},抗原序号i=1,2,…,Ag_size。

初始化抗体群落。采用二进制编码,随机生成解群落。设定抗体长度与抗原长度相等,Ag_codel=A_codel。抗体群落表示为A={A1,A2,…,Al},抗体序号l=1,2,…,A_size,抗体数量为A_size。抗体表示为Ai={a1,a2,…,an},抗体长度n=A_codel,抗体基因取值按二进制编码,抗体序号i=1,2,…,A_size。

③抗体亲和力计算。在抗原群体中选择任意一个抗原,按本书4.3.2中的方法计算该抗原下任意一个抗体的亲和力。

④抗体选择。依据③中的亲和力计算,选择N个亲和力大的抗体。

⑤克隆操作。将A中的N个亲和力大的抗体进行克隆操作,抗体Ai克隆的数量:

式中,Sum_A_clone为每次克隆时,群落内抗体预设克隆规模;Int(·)为对(·)内的数向下取整。

⑥免疫基因操作。将克隆后的抗体以变异率pm进行均匀变异。

⑦选择部分抗体进行混沌扰动优化。(www.xing528.com)

⑧克隆选择。计算免疫基因操作后产生抗体与抗原间的亲和力,进行克隆选择用新解群体A'替换A中较差抗体。

⑨抗体记忆。将解群体A′中抗体作为记忆细胞,形成记忆群体Pop{m}={Am1,Am2,…,Aml},l=1,2,…,Ag_size。记忆细胞表示为Abmi={abm1,abm2,…,abmn}i=1,2,…,A_size,记忆细胞长度n=A_codel。

如果Am_disij∈(0,ω),ω为记忆细胞抑制域值,则保留该记忆细胞作为最终记忆细胞,否则从Pop{m}中删除该记忆细胞,更新记忆群体Pop{m}。Pop{m}中记忆细胞的数量表示为Size(Pop{m})。

⑩判断是否满足子循环次数。针对抗原群体中每一个抗原,初始抗体经过克隆选择,最终都会形成一个相应的记忆群体Pop{m}。这一过程即为一个子循环。由于抗原群体中抗原的数量为Ag_size,则经过Ag_size次子循环,初始抗体最终会形成Ag_size个记忆群体Pop{m}。当满足子循环的次数时,算法转步骤;否则计算迭代算子,然后进行编码,转步骤③。

压缩记忆群体数量。记忆群体间距离为:计算任意两个以及群落间的距离,如果,合并相关记忆群体作为一个新的记忆群体,否则重新计算新记忆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距离,新生成的记忆群体再与其他未合并的群体进行上述过程。

上述过程是对记忆群体数量进行压缩的一个过程,其目的是通过记忆群落间距离测度,让具有类似记忆细胞的群落聚集为一个新的记忆群体。由于操作上的随机性,算法总能将类似的记忆群体进行合并,从而使记忆群落的数量得到压缩。

判断是否满足迭代次数。根据本书4.3.4中设定的终止条件,如不满足,转步骤②。压缩后的记忆群落可以看作一个新的抗原,与新一轮初始化生成的抗体进行再次免疫应答,并参与下一代进化。

聚类:生成记忆细胞群即为抗体聚类的结果,在GIS中显示聚类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