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折旧计算方法:年限平均法与工作量法

折旧计算方法:年限平均法与工作量法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年限平均法1.平均年限法的基本原理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应计折旧总额按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资产当月工作量2.工作量法的计算函数工作量法的计算函数同样是SLN,只是参数Life要理解为总计工作量,其他参数与平均年限法下的参数的含义相同。

折旧计算方法:年限平均法与工作量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其中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属于直线法,而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是加速折旧法。

(一)年限平均法

1.平均年限法的基本原理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是指将固定资产应计折旧总额按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是均匀地分摊到预计使用年限的各个会计期间。

年限平均法计算比较简单,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固定资产在各个使用期间的损耗较均衡的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2.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函数

平均年限法的计算函数是SLN,其用途是返回某项资产在一个期间内的线性折旧值,它的函数表达式为:SLN(Cost, Salvage, Life),各项参数的含义如下。

(1)Cost:必需,固定资产原值。

(2)Salvage:必需,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3)Life:必需,固定的预计使用寿命。

【例3-1】某公司有一幢仓库,原价为300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

要求:使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年折旧额与月折旧额。

【解析】

在平均年限下本例应采用SLN函数计算,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SLN(300000,300000*0.02,20)”,计算结果为“14700”;月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SLN(300000,300000*0.02,20*12)”,计算结果为“1225”。

(二)工作量法

1.工作量法的基本原理

工作量法是指按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在使用期间负担程度差异很大,提供的经济效益很不均衡的固定资产。工作量法的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的月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项资产当月工作量

2.工作量法的计算函数

工作量法的计算函数同样是SLN,只是参数Life要理解为总计工作量,其他参数与平均年限法下的参数的含义相同。

【例3-2】某公司的一设备的原价为600000元,预计总工作时长为50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00公里。

要求:使用工作量法计算年折旧额与月折旧额。

【解析】

在工作量法下本例应采用SLN函数计算,单位里程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SLN(600000,600000*0.05,50000),计算结果为“11.40”;月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11.40*400”,计算结果为“4560.00”。

(三)双倍余额递减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基本原理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①从开始使用到寿命到期前两年:

②寿命到期前两年内: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额-预计净残值)÷2

2.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函数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函数是DDB,其用途是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其他指定方法计算一笔资产在给定期间内的折旧值,它的函数表达式为:DDB(Cost, Salvage, Life, Period, [Factor]),各项参数的含义如下。

(1)Cost:必需,固定资产原值。

(2)Salvage:必需,固定资产的净残值。(www.xing528.com)

(3)Life:必需,固定的预计使用寿命。

(4)Period:必需,需要计算折旧值的期间。Period必须使用与Life相同的单位。

(5)Factor:可选,余额递减速率。如果Factor被省略,则假设为2(双倍余额递减法)。

需要指出的是DDB函数计算出来的折旧额与按照我国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计算的折旧额略有不同。在DDB函数中,最后两年的折旧额仍然使用双倍余额递减的方式计算的,而我国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是最后两年需要使用直线法计算,因此,使用DDB计算的前几年折旧额可以正常采用,但最后两年的折旧额通常应改为直线法计算,即:最后两年的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残值)/2。

【例3-3】某公司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20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要求: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年折旧额与月折旧额。

【解析】

第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000000×40%=800000(元)

第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000000-800000)×40%=480000(元)

第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2000000-800000-480000)×40%=288000(元)

第4、5年为折旧最后两年,折旧额为: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2000000-800000-480000-288000)-8000]÷2=212000(元)

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本例应采用DDB函数计算,各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年的折旧额:“=DDB(2000000,8000,5,1)”,计算结果为“800000”。

第2年的折旧额:“=DDB(2000000,8000,5,2)”,计算结果为“480000”。

第3年的折旧额:“=DDB(2000000,8000,5,3)”,计算结果为“288000”。

第4、5年的年折旧额:“=(2000000-800000-480000-288000-8000)/2”,计算结果为“212000”。

(四)年数总和法

1.年数总和法的基本原理

年数总和法也叫年限积数法,是以计算折旧当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做分子,以各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数的总和做分母,分别确定各年折旧率,然后用各年折旧率乘以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计算每年折旧的一种方法。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公式为:

2.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函数

年数总和法的计算函数是SYD,其用途是返回某项资产按年限总和折旧法计算的指定期间的折旧值,它的函数表达式为:SYD(Cost, Salvage, Life, Per),各项参数的含义如下。

(1)Cost:必需,固定资产原值。

(2)Salvage:必需,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3)Life:必需,固定的预计使用寿命。

(4)Per:必需,期间,其单位与 Life 相同。

【例3-4】承【例3-3】,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

【解析】

在年数总和法下本例应采用SYD函数计算,各年折旧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第1年的折旧额:“=SYD(2000000,8000,5,1)”,计算结果为“664,000.00”。

第2年的折旧额:“=SYD(2000000,8000,5,2)”,计算结果为“531,200.00”。

第3年的折旧额:“=SYD(2000000,8000,5,3)”,计算结果为“398,400.00”。

第4年的折旧额:“=SYD(2000000,8000,5,4)”,计算结果为“265,600.00”。

第5年的折旧额:“=SYD(2000000,8000,5,5)”,计算结果为“132,80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