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衡量工作成效,纠偏改进,提高管理效率

衡量工作成效,纠偏改进,提高管理效率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衡量实际工作成效是指通过将实际工作情况与预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实际与计划之间有无偏差。此外,找出实际工作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为纠正偏差、改进工作,以及管理者评价和奖励下级提供依据。衡量工作成效的目的是对计划执行过程的一个客观反馈。但检查或衡量的次数过少,则可能使许多重大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无法及时采取措施。

衡量工作成效,纠偏改进,提高管理效率

衡量实际工作成效是指通过将实际工作情况与预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判定实际与计划之间有无偏差。如果有偏差,是什么性质的偏差——正偏差或负偏差?偏差是否超出了允许的范围?

为此,要求管理者收集与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按照既定标准对实际工作成效和进度进行检查、衡量和比较。在衡量实际工作绩效过程中,一般通过亲自观察、分析报表和报告资料、召开会议、抽样调查等方法,了解实际的工作进展情况,掌握计划的执行进度。此外,找出实际工作与控制标准之间的差异,为纠正偏差、改进工作,以及管理者评价和奖励下级提供依据。

为了能够及时、正确地提供能够反映偏差的信息,同时又符合控制工作在其他方面的要求,管理者在衡量工作成效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检验标准的合理性

衡量工作成效是以预先制定的标准为依据的。利用预先制定的标准去检查各部门在各个阶段的工作,这本身也是对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的过程。

衡量工作成效的目的是对计划执行过程的一个客观反馈。管理者不仅应该通过衡量成效发现已经存在的问题,还应具有超前的意识,善于发现隐藏的、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计划执行过程中偏差的出现。

组织中的各级主管人员既是计划的执行者,也是计划的制定者和监督者。他们的工作成效与组织目标实现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因此,对各级主管人员的控制必须要运用系统的观点。要制定各种可行的标准,既要对主管人员的工作成效做出客观的衡量与评价,也要对他们的个人品质和工作能力做出客观的衡量与评价。

2.确定衡量频率(www.xing528.com)

控制过多或不足都会影响控制的有效性。它不仅体现在控制对象和标准数量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对同一标准的衡量次数或频率上。组织活动的性质决定了衡量的频率高低。对组织工作过于频繁的衡量,不仅会增加控制的费用,还有可能引起有关人员的不满,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但检查或衡量的次数过少,则可能使许多重大的偏差不能及时发现,无法及时采取措施。

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通常管理者所接收的信息是零乱而孤立的,难免混杂着一些不准确的信息。组织应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网络,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整体表现进行即时的记录。这样不仅能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清晰度,还能将杂乱的信息变成有序的、系统的、彼此紧密联系的信息,并适时地传递给有关的管理人员,使其获得较全面的信息。

4.确定偏差的范围

管理者在衡量实际工作成效的过程中,除了要将实际的工作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还要确定有无偏差发生及偏差的大小。并非出现的所有偏离的情况都要作为问题来处理,而是要视偏差的大小来决定是否要立即采取纠偏措施。一般来说,偏差有一个容限的问题,即准许偏差存在的上限或下限范围。如果偏差在容许的范围内,即被认为是正常的。如表7.1是某公司规定的控制标准及容限示例。

表7.1 某公司控制标准与容限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