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Wintel同盟:巨头联手垄断个人电脑市场

Wintel同盟:巨头联手垄断个人电脑市场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尔·盖茨与提供芯片的英特尔公司结成了所谓的“Wintel同盟”,“Wintel同盟”正是借着这次危机“趁火打劫”,与众多电脑厂商签订了“城下之盟”,也就是捆绑微软的操作系统和Intel芯片销售个人电脑,从而奠定了日后雄霸天下的微软帝国的基础。Wintel同盟只是美国IT以及通信技术优势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1998年,柳传志在《计算机世界》上发表名为《贸工技三级跳》的文章,将“贸工技”提至联想的战略高度。

Wintel同盟:巨头联手垄断个人电脑市场

1990年后中国开始大幅度地降低了关税,外国的大牌企业像康柏、IBM、AST等大举冲进中国。中国国内的电脑厂商压力巨大。

如果放眼全球,当时各国的日子都不好过,其中美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数以百计的电脑厂商不是倒闭就是亏损。就连人们一直仰望的业界泰斗IBM也不能幸免,通过裁减4万人才勉强维持住不到1%的利润率,而康柏的总裁也因为股价大跌70%被迫辞职。

这场危机让电脑行业哀鸿遍野,曾经名噪一时的王安电脑轰然倒塌,但在某些人眼中却是巨大的机会。

比尔·盖茨的商业洞察力比绝大多数同时代的人要深远得多。早在PC行业刚刚兴起之时,他就意识到只要垄断了操作系统,就相当于垄断了整个PC行业,从而将彻底改写行业规则。

比尔·盖茨与提供芯片英特尔公司结成了所谓的“Wintel同盟”,“Wintel同盟”正是借着这次危机“趁火打劫”,与众多电脑厂商签订了“城下之盟”,也就是捆绑微软的操作系统和Intel芯片销售个人电脑,从而奠定了日后雄霸天下的微软帝国的基础。

微软的崛起,实际上已经预示了个人电脑硬件制造将无法绕开微软和英特尔,而且因为市场的主动权以及大部分利润将被操作系统提供商和更底层的芯片制造商所攫取,夹在中间的硬件制造商只不过挣一份辛苦钱而已。但当时能看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甚至IBM高层和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也不例外

Wintel同盟只是美国IT以及通信技术优势的一个典型代表而已。在当时中国相关行业的从业者看来,挑战美国的技术优势无异于以卵击石。

柳传志左思右想,确定了联想的战略是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降低成本,从价格上击败进口产品。1994年3月,联想微机事业部成立,年轻的杨元庆出任总经理。

后来倪光南被免去总工程师的职务,柳传志全面掌管联想。(www.xing528.com)

1995年,柳传志正式提出了“贸工技”的说法。1998年,柳传志在《计算机世界》上发表名为《贸工技三级跳》的文章,将“贸工技”提至联想的战略高度。文章中有这样几段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绝不应是一句空话。它应该体现在科技成果转化为批量的产品,能在市场销售,并获得经济效益。而其中一部分收益又投入到科研开发之中,形成一个良性发展循环。

……

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联想PC要做得和他们一样好,甚至比他们更好,但成本要远比他们低;而面对国内品牌的PC,联想则要利用自己在管理上先行一步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规模。

从联想电脑公司的例子可以看出,在PC机形成规模产业的过程中,以销售开拓市场,以科技促进生产,提高效率,形成更大的产业规模,可走上一条成功之路。

1996年,联想超越国外品牌,首次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首位,1999年联想成为亚太市场顶级电脑商,在全国电子百强中名列第一。2000年,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进入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为香港旗舰型的高科技股。联想跻身全球十强最佳管理电脑厂商。2003年,联想收购IBM个人PC业务,这是中国企业首次收购国外巨头的业务。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联想的选择代表了大多数中国同行的理性选择。在美国的压倒性技术优势面前,避其锋芒,选择对方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至少保留了将来发展的一线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