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世界观危机之下的管理哲学重塑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世界观危机之下的管理哲学重塑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对世界的认知出了偏差,任正非的决策不仅达不到预期,甚至事与愿违。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任正非深刻反思,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反思华为的决策机制、组织文化、机制流程,甚至深入到任正非自己的方法论、价值观和世界观。回顾任正非的前半生,他一直历经磨难,连创立华为也是经受打击的结果。在痛苦的思想炼狱之火的淬炼下,任正非经历了世界观层面的破立,建立了新的管理哲学。任正非的世界观到底是如何重塑的?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世界观危机之下的管理哲学重塑

华为与港湾的这场内耗,表面上看是华为狼性文化引发的反噬,实际上是任正非的认知出了问题。

由于通信产业链的结构性特点,从华为裂变出来的这些创业公司,变成一个个“小华为”,走上与华为类似的发展道路,与华为展开竞争,是大概率事件。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当时的通信行业处于高速发展当中,利润率很高,而且大部分利益被拥有研发能力的公司纳入囊中。根据产业链的微笑曲线(如图6所示),产业链可以简单地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三块,上游的研发端掌握核心技术,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可以拿走大部分利润;下游的营销环节面向市场,企业品牌占据了用户的心智,具有巨大的溢价能力,也可以分走可观利润;中间的生产制造早已标准化,而且制造能力已经供过于求,缺乏议价空间,只能拿一点辛苦钱。

微笑曲线隐含了一个假设: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研发、生产、市场营销是可以彼此独立,相互分开,因此企业应当尽可能地向两边走,掌握研发设计和品牌,将制造环节外包出去,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推论导致了发达国家的生产部门大规模向亚洲转移,跨国公司数量急剧增长,美国出现长达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图6 产业微笑曲线

但是,微笑曲线只是对短期相对静态的情况进行归纳得到的结论,如果观察长期动态的产业发展,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不是截然分开的。无论是从制造还是从营销起步,发展到整个产业链的例子比比皆是。包括华为自身也是从一家销售公司转变而成的全产业链公司。

而且通信行业有其特殊性。客户都是企业端大客户,数量少而集中,只要踏踏实实做好客户关系维护就好,很容易被模仿,难以具备不对称的优势。而研发端进入门槛比较高,但是对于已经入门的参与者来说,通信底层原理并不复杂,一通百通。对于技术含量显著高于竞争对手的通信产品,根本不需要做太多市场工作,自然就会财源滚滚。

由于对世界的认知出了偏差,任正非的决策不仅达不到预期,甚至事与愿违。

什么情况下会形成竞争,什么情况下才能形成互补共生的生态,任正非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就贸然鼓励员工创业,结果险些酿成一场大祸!

所有这一切,都促使任正非深刻反思,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反思华为的决策机制、组织文化、机制流程,甚至深入到任正非自己的方法论、价值观世界观。(www.xing528.com)

回顾任正非的前半生,他一直历经磨难,连创立华为也是经受打击的结果。但这次考验与过往都不同。以往都是来自外部的打击,外部的打击再大,对于像任正非这样拥有坚定内心的人来说,只不过是磨炼自身的考验而已,他终究能克服,甚至会变得更强大。

但是当一个人开始怀疑自身,怀疑自身的判断是否正确,怀疑自己的三观是否可靠的时候,那是最可怕的,那种感觉就好像脚下的每一块砖石都在塌陷,整个世界都在崩塌,极端情况甚至会让人走向自我毁灭。

如果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问题无法解决,不仅任正非会垮掉,连华为这个企业可能也会分崩离析。

2001—2003年,华为营收出现了历史上的负增长,业务一再失败、李一男等高管离职,任正非自己也生了病。

一连串事业和个人的打击,让任正非心力交瘁,彷徨无助,甚至因此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长达半年时间里夜夜睡不着觉。他深刻地怀疑自己,对一切心灰意冷,甚至想过卖公司……

这是任正非一生中的至暗时刻!

然而,任正非最终还是从艰难中挺过来了。

在痛苦的思想炼狱之火的淬炼下,任正非经历了世界观层面的破立,建立了新的管理哲学。他整个人也如同凤凰涅槃一般,从灰烬中获得新生,焕发出新的动能和斗志。在任正非新的管理哲学的引领下,华为公司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业绩也获得高速发展,直到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5G时代的领航者

任正非的世界观到底是如何重塑的?他的新管理哲学又是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