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残疾军人抚恤金申领流程及标准介绍

残疾军人抚恤金申领流程及标准介绍

时间:2023-05-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来说,现役军人的残疾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而在确认了致残性质后,则需进一步对所患残疾的等级进行评定以此确定相应的抚恤待遇。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该残疾抚恤金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应当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

残疾军人抚恤金申领流程及标准介绍

一、残疾抚恤

(一)残疾抚恤的对象

残疾抚恤是指向特定身份的残疾人员所提供的各种抚恤待遇,抚恤的对象主要包括现役军人以及退出现役的军人。但需注意的是,抚恤对象必须达到致残的程度才可享受残疾抚恤,如果军人在服役期间受伤但并未致残的,即使是因公受伤,也不能享受残疾抚恤。具体来说,现役军人的残疾被认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或者因病致残的,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而退出现役的军人则依照民政部《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享受抚恤。

(二)致残性质和等级评定

现役军人只有在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因病致残三种情况下才可享受抚恤待遇。关于如何认定致残性质,《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20条规定,应参照死亡抚恤性质认定的有关规定执行。而在确认了致残性质后,则需进一步对所患残疾的等级进行评定以此确定相应的抚恤待遇。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医疗终结后符合评定残疾等级条件的,应当评定残疾等级。义务兵和初级士官因病致残符合评定残疾等级条件,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的,也应当评定残疾等级。残疾的等级,根据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确定,由重到轻分为一级至十级。因战、因公致残,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十级的,享受抚恤;因病致残,残疾等级被评定为一级至六级的,享受抚恤。

根据对象的不同,致残性质的认定和残疾等级的评定权限由不同部门行使:(1)义务兵和初级士官的残疾,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认定和评定;(2)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和中级以上士官的残疾,由军队军区级以上单位卫生部门认定和评定;(3)退出现役的军人和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需要认定残疾性质和评定残疾等级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和评定,包括补办评定残疾等级、调整残疾等级。上述部门评定残疾等级,应当依据医疗卫生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

可见,在导引案例中,范某作为退役军人,在服役期间虽然自称受过伤,但无论是在服役期间还是在退出现役后,其既没有对致残性质进行认定,也没有对残疾等级进行评定,故不能确认其所受伤害是否构成抚恤范围内的残疾。由于其未依法定程序进行申请,因此民政局依法作出不予发放抚恤金的行政行为并无不妥之处。(www.xing528.com)

(三)残疾抚恤待遇

经认定符合抚恤条件的残疾军人,由有关机关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依法享受残疾抚恤待遇。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按照残疾等级享受残疾抚恤金,该残疾抚恤金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因工作需要继续服现役的残疾军人,经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批准,则由所在部队按照规定发给残疾抚恤金。残疾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应当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从实践来看,民政部和财政部每年都会发布通知调整和提高残疾军人的抚恤标准。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依靠残疾抚恤金生活仍有困难的残疾军人,可以增发残疾抚恤金或者采取其他方式予以补助,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退出现役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其中,对需要长年医疗或者独身一人不便分散安置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可以集中供养;对于其他分散安置的,按照相应标准发放护理费。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给;未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的护理费,经军队军级以上单位批准,由所在部队发给。

残疾军人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正在服现役的,由军队军级以上单位负责解决;退出现役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解决。

(四)残疾军人死亡抚恤

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因旧伤复发死亡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金标准发给其遗属一次性抚恤金,其遗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抚恤待遇。退出现役的因战、因公、因病致残的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因病死亡的,其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