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标准时间是制订工作定额的依据,而工时定额则是标准时间的结果。一般来讲,“现行定额”往往就是标准时间,而“计划定额”与“目标定额”则与标准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当上级下达规定的工时定额指标时,有了标准时间,就可以知道自己单位的标准时间与上级下达定额之间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

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关系

1.标准时间的概念

标准时间的含义是: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以普通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劳动时间。

这里“适宜的操作条件”、“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是指通过方法研究后所确定的操作条件与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与“正常速度”则意味着标准时间是适合大多数作业者的时间;“标准作业”又是标准时间的依据,是作业测定的结果。因此,标准时间的特性是:

客观性 对应于某一标准化了的作业操作(通过方法研究),标准时间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一个量值。

②可则性 只要将作业标准化了,就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对操作进行测定(如秒表测时、工作抽样、PTS技术等),以确定标准时间的量值。

③适用性 因为标准时间是以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能完成某项作业的劳动标准时间,不强调以过分先进或十分敏捷的动作完成某项操作的时间,所以它应该是易于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2.标准时间与工时定额的区别和联系

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规定一个额度”。所以,即使同一作业,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值。例如“现行定额”、“计划定额”、“目标定额”等,各种名称对应不同的值,但却都对应着同一种作业。(www.xing528.com)

许多生产单位为了完成计划、安排生产等目的,未有对作业进行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时,往往也要预先规定一个定额作为时间标准,所以它不能称为标准时间。标准时间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方法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标准作业只有一个唯一的量值。IE基础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用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去求得这一量值。只有这样,在制订各种工时定额时才有可靠的依据。因此,标准时间是制订工作定额的依据,而工时定额则是标准时间的结果。

一般来讲,“现行定额”往往就是标准时间,而“计划定额”与“目标定额”则与标准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当上级下达规定的工时定额指标时,有了标准时间,就可以知道自己单位的标准时间与上级下达定额之间的差异,做到心中有数。

3.我国与西方国家工时消耗的差异

我国现行的工时消耗分类的原则和方法、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的划分,似乎是十分严格的,但在实践中对有些时间消耗的处理却不十分合理。例如,在生产中操作者由于设计、工艺、质量、材料等问题找班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交谈,或领导、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因生产上问题在生产现场询问工人等,按现行工时消耗分类的原则是属于非生产时间,一律不包括在定额时间内,可是在实际现场很难做到。

西方国家和日本企业的时间标准中,包括上述的一类时间,叫“管理宽放时间”或“不可避免的迟延时间”。这反映了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比较合理。我国和西方及日本等国工时消耗分类的比较见表8-2。

在作业测定的具体方法中,我们将分别于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详细介绍秒表时间研究、工作抽样、预定时间标准等制定标准时间的方法。

表8-2 我国和西方及日本等国工时消耗分类的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