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本分类及工资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资本分类及工资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资本消耗速度迅速,需要经常进行再生产,也有些资本消耗缓慢,根据这一特点,可将资本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两位制造者还可能使用等量的固定资本和等量的流动资本,但他们所使用的固定资本的耐久程度可能极不相同。如果工资上涨10%,各行业所需的流动资本就得增加10%,这对两个行业的影响是相同的。

资本分类及工资上涨对经济的影响

本章后部第11页至第28页第一版本原文及第二版异文

节省使用劳动必然会减少商品的相对价值,无论这种节省是发生在生产这种商品本身必需的劳动上,还是发生在构成协助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必需的劳动方面。不论减少雇用生产直接需要的漂白工、纺织工和织袜工,还是关系较为间接的水手、搬运工、工程师和铁匠,袜子的价格都会下降。在前一种情形下,所节省的全部劳动都落在袜子方面,因为这部分劳动全部局限在袜子上;而在后一情形下,仅有部分劳动会落在袜子上,余下部分运用在建造厂房、机器和车船所依赖的所有其他商品的生产上。

每个社会中,生产所使用的资本必然具有非常有限的耐久程度。劳动者所消耗的食物和衣服,其工作所在的厂房,协助其劳动所使用的工具,都具有磨损的特性。但这些不同的资本可持续的时间却有着极大的差别:蒸汽机持续的时间比船舶长,船舶比劳动者穿的衣服更耐久,劳动者的衣服比其所消耗的食物持续的时间更长。

有些资本消耗速度迅速,需要经常进行再生产,也有些资本消耗缓慢,根据这一特点,可将资本分为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66]酿酒者的厂房和机器是昂贵的和耐用的,我们可说他使用的资本大多是固定资本;相反,制鞋者的资本主要用于支付工资,而这些工资又花费在食物、衣服等比厂房和机器更易损耗的商品上,那么我们便可说他所使用的资本大部分是流动资本。

这两个行业可能使用等量的资本,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却极其不同。

两位制造者还可能使用等量的固定资本和等量的流动资本,但他们所使用的固定资本的耐久程度可能极不相同。一个人可能拥有价值一万英镑的蒸汽机,而另一人则可能拥有同等价值的船舶。

除受商品生产所需的或多或少的劳动所支配的商品相对价值的变化外,如果使用的固定资本价值和耐久程度不等,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会由于工资上涨和因之而来的利润下降而引发的波动而受到影响。[67]

假设在社会早期,猎人使用的弓箭渔民使用的独木舟及工具的价值和耐久程度均相同,两者均是等量劳动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猎人一天劳动的产品——野鹿的价值——恰好等于渔民一天劳动的产品——鱼的价值。无论产量多少、一般工资高低或利润增减,鱼和这种猎物的相对价值都完全由实现在两者身上的劳动量所决定。例如,渔民所使用的独木舟和工具价值为100英镑,计算可持续使用10年,他雇用10人,这10人的年劳动费用为100英镑,劳动一天可获取20条鲑鱼。如果猎人所使用的武器也价值100英镑,并也可持续使用10年,如果他同样雇用10人,其年劳动费用也是100英镑,劳动一天可捕获10头野鹿,那么一头野鹿的自然价格就是2条鲑鱼,无论全部产品归于捕获者的比例大小如何,支付工资所占的比例对利润问题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立即就能看到利润的高低与工资恰好成反比。但这一点不影响鱼和猎物的相对价值,因为工资在这两个行业中可同时涨落。如果猎人借口他用很大比例的猎物或其价值支付了工资,因而劝渔民用更多的鱼来交换他的猎物,渔民则声明他也受同一因素的影响。所以,无论工资和利润怎样变化,无论资本积累有什么样的影响,只要他们一天的劳动各自继续获得同等的鱼和猎物,那么自然交换率就会是一头野鹿换取两条鲑鱼。

如果同等的劳动所获的鱼减少,或者同等的劳动获得更多的猎物,那么鱼的价值相对于猎物就会上升;相反,如果同等的劳动获取的猎物减少,或所获得的鱼增加,猎物的价值相对于鱼来说就会上涨。

如果有任何另一种商品价值不变,获取它所需的劳动量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恰好相等,那么我们把鱼和猎物的价值与这种商品相比较,就应该确定有多少变化是由影响鱼的价值的原因而引起的,又有多少变化是由影响猎物的价值的原因而引起的。

假设货币就是这种商品。如果一条鲑鱼值1英镑,一头野鹿值2英镑,那么一头野鹿就值两条鲑鱼。但是一头野鹿可能值三条鲑鱼,因为捕获野鹿也许需要更多的劳动,或者捕捞鲑鱼所需的劳动减少,或两个原因同时起作用。如果我们有这个不变的标准,我们便可容易地确定任何一种原因所起作用的程度。如果鲑鱼继续卖至1英镑,而野鹿价格却上升为3英镑,我们就可得出结论认为捕鹿所需的劳动增加了。如果野鹿继续以2英镑的相同价格出售,鲑鱼却只售13先令4便士,那么我们就可确信获取鲑鱼所需的劳动减少了。如果一头野鹿涨到2英镑10先令,而鲑鱼降至16先令8便士,我们就会确信在使这种商品的相对价值发生变化时,两种原因均起了作用。

工资的变化不能对这些商品的相对价值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如果利润是10%,那么要用10%的利润补100英镑的流动资本,必须收回110英镑。当利润为10%时,若要抵补同等份额的固定资本,年回收必须是16.27英镑,因为货币利息是10%时,10年中每年回收16.27英镑现值为100英镑,因此,猎人的全部猎物每年应该售得126.27英镑。但是渔民的资本量相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分配比例相同,同时,耐久程度也相同,他要获得同样的利润,就必须将鱼卖得同样的价值。如果工资上涨10%,各行业所需的流动资本就得增加10%,这对两个行业的影响是相同的。两个行业要生产以前同样多的商品都需要210英镑,而非200英镑,而且这些商品要恰好卖得与以前一样多的货币,也就是126.27英镑。因此两者的相对价值仍然相同,两个行业的利润也等量减少。

商品的价格不会上升,因为用来估价的货币被假定为价值不变,其生产永远需要等量劳动。

如果用以获取货币的金矿在同一国家,在这种情形下,工资上涨后,需用210英镑资本获取以前用200英镑就能获取的金属数量;正如猎人和渔民的资本需增加10英镑一样,矿主的资本也需要增加10英镑。这些行业所需的劳动量都没有增加,只不过是劳动价格提高了,使猎人和渔民提高猎物及鱼的价值的原因同样使矿主提高了黄金的价值。这种导因对三种行业都产生了同样的作用,工资上涨前后,从事三种行业的人相对情形不变,猎物、鱼和黄金的相对价值继续保持不变;工资可能上涨20%,利润因而按大小不同的比例下降,但不会使这商品的相对价值有任何变化。

现在假设用等量的劳动和等量固定资本所获的鱼增加,而黄金或猎物的数量不变,鱼的相对价值相对于黄金或猎物的价值而言就会下降。如果一天的劳动所捕获的鲑鱼是25条,而不是20条,一条鲑鱼的价格就是16先令,而不是1英镑,交换一头鹿要付出两条半鲑鱼,而非两条,但鹿的价格仍旧保持2英镑。同样,如果用等量资本和等量劳动所捕获的鱼减少,鱼的相对价值就会上升。因此,鱼的交换价值仅因为捕捞一定量鱼所需的劳动或涨或落,其涨落决不能超出所需劳动量增减的比例。

如果我们有一个能衡量其他商品变化的不变标准,就会发现商品价值上升的极限是与商品生产所需的追加劳动量成比例的,除非劳动所需的劳动量增加,否则它们不会有任何程度的上涨。工资上涨不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涨,相对于那些无须追加劳动、使用同等比例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固定资本耐久程度又相同的任何其他商品而言,其价值也没有上涨。如果生产其他商品所需的劳动有所增减,我们已经说过,这会立即引起相对价值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是由于必要劳动量的变化而非工资上涨所造成的。[68]

如果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不同,或者如果固定资本的耐久程度不同,那么所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值就会由于工资上涨而发生变化。[69]

首先,当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不相同时,假设[70]猎人使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不是各100英镑,而是固定资本为150英镑,流动资本为50英镑;相反,渔民使用的固定资本为50英镑,流动资本为150英镑。

如果利润为10%,猎人的商品就得以79英镑8先令的价格售出。因为

① 第二版为“但在相同的利润下”,而非“如果利润为……”。

因此我们看到,随着工资的每次上涨,一个行业使用的流动资本的比例高,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相对价值就要比那些流动资本所占比例小而固定资本比例大的行业要高。[71]

其次,假设固定资本比例相同,但耐久程度不同。[72]固定资本耐久程度越低,它便越接近于流动资本。它可在短期内被消耗掉,其价值也能被再生产出来,以保持生产者手中拥有足够的资本。刚才我们已经看到,一种制造业中流动[73]资本越占有优势,在工资上涨时,这种制造业所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比固定资本占优势的制造业所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就要相对高些。固定资本耐久程度越低,它就越接近于流动资本的性质,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一效果。

假设制造一台发动机可持续使用100年,其价值为20000英镑。再假设这台机器无需追加任何劳动,每年就能生产一定量的商品,利润率为10%,那么所生产的商品的全部价值每年是2000英镑2先令11便士,因为利润率按10%计算,其利润为20000英镑,20000英镑的年利润是2000英镑。

利润率为10%时,100年中每年支付2先令11便士至100年后可以抵补20000英镑的资本,结果商品必须售得img

如果用等量的资本,也就是2000英镑用来维持生产性劳动,像用来支付工资那样每年都有消耗并被再生产出来,那么给20000英镑10%的相同利润,所生产的商品必须卖得22000英镑。假设劳动价格上涨,用20000英镑不足以支付生产后一种商品所雇用工人的工资,而需要20952英镑,那么利润率则降为5%,因为这些商品的售价不会比以前多。也就是说,仍然是22000英镑,而生产这些商品则需要20952英镑。20952英镑的资本剩余不会超过1048英镑。如果劳动价格上升,所需金额为21153英镑,利润率则降到4%。如果它再上涨,则需要21359英镑,利润率就会随之降为3%。

但由于持续使用100年的机器的所有者不支付工资,利润率降到5%时,其商品的售价必须降到1007英镑13先令8便士,即1000英镑支付利润,7英镑13先令8便士按5%的利率累积100年来抵补其20000英镑的资本。当利润率降到4%时,其商品必须售得816英镑3先令2便士;当利润率降到3%时,要售得632英镑16先令7便士。因此,当劳动价格上涨至7%以下时(这时完全用劳动生产的商品价格不会有影响),完全用机器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会下降不少于68%。如果机器所有者出售商品的价值高于632英镑16先令7便士,他所得的利润就会高于3%的资本普通利率。由于其他人也能用20000英镑的相同价格购置机器,于是机器的数目会增加,使他不可避免地降低商品价格,直到仅能提供一般资本利润为止。

机器的耐久程度越低,价格受到利润下降和工资上涨的影响就越小。比如,如果这台机器仅持续使用10年,

因为这些数额是他应获得的与他人同等的利润,并在10年终结时抵补其资本所需的金额。或者说,这些数额是10年内在这些利率下所能购买的年金。如果这台机器只能持续使用3年,

如果这台机器只持续使用1年,利润率为:

因此,当利润从10%降到3%时,用等量资本所生产的商品,如果机器能持续使用100年,其价值将下降68%;如果持续使用10年,其价值下降28%;如果持续使用3年,其价值则下降12%;如仅使用1年,[74]其价值将降低6%多些。

这些结论对政治经济学是十分重要的,但与某些公认的学说却极不相符,这些学说认为工资每有上涨都必然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上去。所以,进一步阐明这一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制帽者以每人每年50英镑的费用雇用100人,所生产的商品价值为8000英镑。有一台机器,其使用期限正好为1年,所做的工作与100人所做的工作相等,但购买机器需5000英镑,刚好是他支付工资的数额,这时制帽者是购买机器还是继续雇用工人都毫无区别。现在,如果劳动工资上涨10%,因此要雇用同样多的劳动人数他需追加500英镑的资本,而他的商品继续售得8000英镑,这样,他会毫不犹豫立即购买机器,而且当工资继续超过原先的5000英镑时,他将每年如此。但他现在能以原来的价格购买机器吗?劳动价格上涨会提高机器的价值吗?如果制造机器时不使用资本、不向制造机器的人支付利润,那么其价值就会增加。例如,如果机器是100人每人工资为50英镑工作一年而生产出来的,其价格就是5000英镑。如果每人工资提高到55英镑,其价格就是5500英镑。但事情并非如此。原来雇用的工人一定不足100人,否则它就不能以5000英镑售出,因为这5000英镑中必须支付雇用工人所需资本的利润。假设仅雇用85人,每年费用为4250英镑,机器售价中除去工资垫付款外的750英镑就是机器制造者的资本利润。工资上涨10%时,他只得追加425英镑资本。因此,他所使用的资本是4675英镑而不是4 250英镑。如果他继续以5000英镑出售机器,在这笔资本上他只得到325英镑的利润,但这确是所有制造商和资本家的情况,工资上涨影响所有人。因此,如果机器制造商由于工资上涨而提高机器价格,那么制造这种机器所使用的资本量就会异乎寻常地增加,直到其价格仅能提供一般利润为止。制帽者使用机器后,如果他的帽子售价为8000英镑,他便处于与以前一样的境地,所使用的资金没有增多,获得的利润相同。行业的竞争不会允许这种情形长期存在,因为当资本流向最可获利的行业时,他被迫降低帽子的价格,直到利润落到一般水平为止。这时,公众从机器的使用中受益:这些无言的机器总比它们所替代的要素需要较少的劳动,即使具有相同的货币价值。由于机器的影响,使工资上涨的粮食价格的提高可能影响的人少些。在上例中,它所影响的是85人,而非100人,因此所造成的节约表现在所生产商品的降低了的价值上。机器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格都没有上涨,但所有机器制造的商品的价格都下跌,而且按照机器的耐久程度下跌。[75]

因此可以看出,与任何生产中所使用的固定资本[76]的数量和耐久程度相适应,使用此种[77]资本而生产的商品的相对价值与工资成反比例变化。工资上涨,它们跌落。[78]也可看出,任何商品的绝对价格都不能仅由工资上涨而提高,只有投入的劳动增加,其绝对价格才会上涨。但生产中投入固定资本的所有商品不仅不会随工资上涨而提高价格,反而会绝对下降。如果完全只用固定资本,而固定资本又可持续一百年的话,工资上涨7%,它则下降68%之多。

上述说法断言了工资上涨和价格下降的相容性,我知道这种说法的不利之处是新奇,它必须靠自身优势使他人信服,而它的反对者都是声名显赫的人物。[79]然而必须记住,在我所有的论点中,我一直假设货币的价值是不变的。换句话说,它始终是等量的不借助其他因素的劳动产品。但货币是一种可变商品,工资和商品价值的涨落通常是由货币价值的跌落而造成的。这一原因所产生的工资上涨的确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劳动和一切商品相互之间的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变化仅局限于货币方面。

货币作为从外国获取之商品、所有文明国家之间交换之普遍媒介、随着商业和机器的改进和日益增加的人口获得食物及生活必需品的日渐困难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在国家之间进行分配的物品,其自身也不停地变化着。阐述支配交换价值和价格的原理时,我们应该仔细区分哪些变化是属于商品自身的,而哪些变化是由于表示价值或价格的媒介的变动引起的。

由于货币价值的变化引起的工资上涨对价格产生了普遍的影响,所以对利润不会产生任何实际影响;相反,由于支付劳动者更多的工资或用工资所购买的必需品的生产困难不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因而对降低利润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前一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用以维持劳动者生活的年劳动比例没有增加;在后一种情况下,投入的份额却加大了。

我们判断地租、利润和工资[80]的依据是在地主、资本家和劳动者三个阶级之间将这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全部产品进行分配的情况,而不是依据由公认可变的媒介所估计的产品的价值。

我们正确判断利润率、地租率和工资率,不应根据任一阶级所获的绝对商品量来判断,而应依据获得这种商品所需的劳动量来判断。机器和农业的改进可使总产品的产量倍增,但如果工资、地租和利润同样也倍增,三者之间的比例就会与以前相同,没有任何相应的变化。不过如果工资不如数增加,没有增加1倍,而仅增加0.5 倍;如果地租没有增加1倍,而仅增加3/4,其余增加部分归于利润,那么我认为我可以正确地说,利润提高时,地租和工资则会下降。因为,如果我们有衡量产品价值的一个不变标准,就会发现与以前相比归于劳动者和地主的价值在减少,而归于资本家的价值在增加。例如,我们能发现,尽管商品的绝对量增加1倍,但它们恰好是原劳动量的产品。在生产的每100顶帽子、100件衣服中100夸脱粮食中,如果

① 第二版中加有“以前”二字。

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说,虽然由于商品非常充足,支付给劳动者和地主的数量会按25∶44的比例增加,但工资和地租则已经下降,而利润则已经上升了。工资是由其实际价值,即生产所使用的劳动量和资本量计算的,而不是由在衣服、帽子、货币或粮食中所表示的名义价值计算的。在我刚才假设的情况下,商品价值会落至原来的一半。如果货币不变,商品价格也会落至原来的一半。所以,如果用这一价值不变的媒介计算,也会发现劳动者的工资已经跌落,但这不是实际跌落,因为工资可能比以前能向他提供数量更多的廉价商品。

货币价值无论变化多大对利润率都不起作用,因为假设制造商的商品从1000英镑涨到2000英镑,涨幅为100%;如果其资本(货币变化对资本影响和对商品价值的影响相同)如机器、厂房和库存[81]上涨超过10%,那么他的利润率就下降了,在该国他所能支配的劳动产品数量的比例就会减少。

如果他用一定价值的资本使产品数量增加一倍,其价值就会下降一半,与生产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保持同原来一样的比例。[82]

如果他在使用相同资本使产品量增加一倍的同时,货币价值却偶然降低了一半,那么他出售商品所得的货币价值就会是以前的两倍,但生产这种产品所使用的资本也会是以前货币价值的两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产品价值和资本价值也保持与以前一样的比例,虽然产品增加一倍,但地租、工资和利润仅仅随着这种成倍增长了的产品在三个阶级之间的分配比例的变化而发生变化。[83]

所以可以看到,由于在不同行业里所使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不同,固定资本的耐久程度不同,资本积累对在社会早期阶段里普遍应用的一条法则作出了很大程度的修改。[84]

商品虽然随着其生产所需的劳动量增减按比例地保持着涨落,但其相对价值也受到利润涨落的影响,因为售价为2000英镑的商品和售价为10000英镑的商品所得利润可能相等。利润变化不受我们讨论的商品所需劳动量增减的影响,但它必然会按不同比例影响商品的价格。[85]

我们也可看出,由于工资的实际上涨会导致商品价值的降低,因此工资的实际上涨决不会使商品的价值增加;另外,它们可能由于工资的跌落而上涨,因为这时它们失去了高工资提供的生产上的特殊有利条件。[86]

[1]第一版本章未作分节,第二版分成五节,第三版分成七节。第一节标题与第二版和第三版相同。

[2]《国富论》,坎南版,第一卷,第一篇,第4章,第30页。该段下文是水与钻石之对比。

[3]第一版和第二版为“完全取决于”。

[4]在第一版中,此句为“在美国和波兰,一年的劳动所生产的谷物将比在英国生产的要多”。

[5]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无“也许”字样。

[6]《国富论》,坎南版,第一卷,第一篇,第5章,第35页。引文略有出入。同在许多地方一样,斜体字是李嘉图加的。

[7]同上书,坎南版,第一卷,第一篇,第6章,第49页。前面第3页有更为详细的引证。

[8]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无以下结束本节的四段话,而是:“如果能找到现在和任何时候其生产所需的劳动量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一种商品,该商品将具有一种不变价值,而且极宜作为衡量其他物品变化的标准。我们还不知道有这样一种商品,因此无法选定任何价值标准。但确定出一种标准的基本性质以了解商品相对价值的变化原因并能计算出其可能发生作用的程度,对于获得一个正确理论来说是大有用处的。”但参见第三版保留的类似一段见解,见本书第194~195页。第六节是在第三版添加的。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这个注释中的这一段直接跟着另外一段,该段在第三版中是第二节开头的一段。在第一版中,这两段被一条线分隔(这是本章在第一版中分段的唯一痕迹)。在第二版中,该线被去掉。

[9]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第90~94页。

[10]亚当·斯密:《国富论》,坎南版,第一卷,第一篇,第5章,第33页。

[11]第二版无此标题,接续第一节直到第23页为止。

[12]第一版和第二版无“几乎唯一”字样。

[13]坎南指出(见《经济理论评述》,第175页),这是仿用亚当·斯密所用的“esteem”一词,《国富论》,坎南版,第一卷,第49页。

[14]这段话实际上在第一篇的第5章,坎南版,第一卷,第33页,但第一篇的第10章中有一段很长的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

[15]1820年10月9日一封信中述及类似的区别。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八卷,第279页。

[16]坎南版,第一卷,第144页。

[17]在第二版第二节为:“资本积累对前节阐述的原理没有什么不同。”

[18]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此段前另有一段话是:“从我在第3页上摘引的《国富论》中可以看出,尽管亚当·斯密完全承认此原理,即获取不同物品所需劳动量之间的比例是能为这些物品交换提供任何尺度的唯一条件,但他把这一原理的运用局限在资本积累和土地占有之前的早期野蛮社会。”似乎是支付利润和地租时,它们对商品的相对价值会产生某种影响,而这种影响与单纯生产这些产品所需的劳动量无关。
“但亚当·斯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分析资本积累和土地占有对相对价值的影响。因此,确定由于资本积累和支付租金使这种影响受到了多大的修正和改变是很重要的。这种影响通过施于商品的相对劳动量而对商品的交换价值发生作用。
“首先,关于资本积累。即使……”
这里,“首先”一词与“论地租”一章的开头“但有待考虑的是”一句相连。

[19]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没有以“或者假定……”开头的这两句话。

[20]本章余下各段的第一版原文及第二版异文见本章附录。

[21]第一版此处另有五段,其中四段在第三版中出现在本章后面,第五段被略去。第二版此处也有五段,全部出现在第三版后部,但排列顺序不同。见第14页脚注②和本章附录开头。(www.xing528.com)

[22]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此处还有“在任何时间和任何条件下为获取它所需的劳动都恰好相等”。参见本书第23页脚注⑦对这一条件的讨论。

[23]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此句被一个长段所替代。在这段中,矿主被介绍为第三种行业。

[24]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无“如果在假设的条件下生产”字样。

[25]第二版中,此处另有一段,这段话下面是:“第三节:上节所述原理由于将机器用做固定资本而有很大更改。”

[26]本节前七段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出现于本章前部。参见第12页脚注①及本章附录。

[27]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无此段;但有关类似注释,见第30页“除受……”和第33页“如果固定……”。

[28]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此段前另有一句话:“在各个社会,用于生产的资本的耐久程度必然是有限的。”

[29]第一版无此脚注,但可参见第103页第二段。

[30]第一版无此段。第二版将此段置于第三段之后,其前一段的开头是“两个制造商”。这是后加的,正像第37页引用的脚注①一样,加入此段是用来答复托伦斯的反对意见的。

[31]第一版和第二版无此段。

[32]第一版和第二版除以下各页脚注涉及的段落外,无本节其他部分。

[33]第一版和第二版中虽无以上三段,但在第34~35页(首先)大致有所体现。第三版的内容是根据马尔萨斯的建议而修改的(“一些商品的价值随工资而上涨”),参见本书第23页脚注④。

[34]第二版中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见第5页脚注③和第39页脚注①。

[35]第一版和第二版无“几乎完全只用劳动来生产时”一句,而是“在早期社会中”。

[36]此段首先出现在第二版中,但其首行包括了第一版中本节后部的一段(“因此出现了积累”)。

[37]第二版中是第四节,第二版和第三版中标题是相同的。

[38]关于在第一版和第三版中此段的不同,参见本书第35页脚注①。

[39]以上两段与第一版和第二版第35页开头(“制造一台发动机”)至第39页结束的段落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40]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只包括此段前部分的大意。

[41]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无“因而”二字。

[42]第二版和第三版中无此句,而且本段与下段连在一起。

[43]此句替代了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的两句话。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有关于“制帽者”的类似争论,参见本书第38页。

[44]第一版和第二版中为“机器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格均无上涨”。

[45]第二版另有“固定”二字。

[46]第二版无“耐用”二字。

[47]第二版无“另一种次要”字样。

[48]第二版为“2000英镑”。

[49]第一版中无此段,但后面部分包含在第一版中本章后部的一个段落中。

[50]第一版为“这也可以看出,按照任何生产所使用的固定资本的数量和耐久性”。

[51]第一版无“耐久”二字。

[52]关于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的此段后文,参见本书第39页正文和脚注④。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头两版有任何商品的(第一版为“绝对价格”,第二版为“交换价值”)都不会仅因为工资上涨而提高。参阅马尔萨斯对于第二版所作的批评,这一批评被李嘉图所接受。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二卷,第64页,还有本书第18页脚注①。

[53]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无此节的任何部分,李嘉图对价值不变标准的早期观点见本书第5页脚注③和第40页。

[54]参见本书第214、第217页和第222~223页所引某些学者的说法。

[55]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二卷,第30页。

[56]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无此脚注。关于这一脚注涉及的问题参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二卷,第34页和第101页。

[57]在第二版中为第五节。第二版和第三版标题一致。

[58]第一版和第二版无此段,但可参见本书第39页:“然而必须记住。”

[59]第一版和第二版中为:“然而,货币是一种可变商品,工资和商品的上涨是。”

[60]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无“除某些情形外”字样。

[61]第一版中无“的涨落”字样。

[62]第一版和第二版为“一个国家土地和劳动的全部产品”。参见本书第54页脚注①。关于第三版修改此段之原因,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中“关于马尔萨斯观点之注”。

[63]第一版无“以前”二字。

[64]关于以上两段第一版和第三版的不同之处,(第二版与第三版相同)见本书第41页脚注②和第42页脚注①。

[65]第一版此处另有三段。此三段内容在第二版和第三版中部分地出现在本章附录的最后三段。

[66]第二版此处有一脚注:“这种区分并不重要,其界线无法准确划定。”

[67]第二版此段移至下面第33页(参见同页脚注②),第二版此处为:“还应看到,流动资本流通时间或回到使用者手里的时间是极不相同的;农场主买来播种的小麦相对于面包师买来制作面包的小麦而言是一种固定资本。前者将其播种在地里,一年内不能获得回报;后者则可以将其磨成面粉,做成面包,出售给顾客,使他的资本在一星期内返回并重新进行同一件事或开始任何其他的工作。”参见以下第37页脚注①中的第二段,此段也是在第二版加入的。

[68]第二版此处增加了一段以结束第二节:“因此,从本节可以看出,虽然有资本积累,商品的相对价值也不一定随工资上涨而发生变化,除非在生产其中一种或多种商品时增加了便利或困难。”(参阅致穆勒信中关于这段话中的一个草稿,其中显示出对相对价值是“变化”或是“上涨”的犹豫不决。见《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七卷,第333页脚注②。)这段之后,第二版第三节的开头标题是:“上节所述原理由于把机器作为固定资本使用而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69]第二版无此段,而代之以第一版中以“除受商品生产所需的”开始的一段话,见本书第30页。

[70]第二段此段开头为:“因此,假设猎人和渔民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加在一起总量相等,但比例不同;假设……”

[71]此处第二版为:“可以看出,用于不同行业的资本被划分为不同比例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早期社会中普遍应用的一条法则,即除非生产中所投入的劳动量有所增减,否则商品价值是不会改变的。本节已经表明,劳动量不变而仅仅是劳动价值上升时,生产时使用固定资本的商品交换价值也会下降,固定资本运用得越多,下降幅度就越大。”这段话在第一版中与另一段话合并。本书第42页脚注③这段话后,第二版的第四节开头标题为:“价值不随工资涨落发生变化这一原理,由于资本的耐久程度不同以及回到使用者手中的速度不同而作了修正。”

[72]第二版此句为:“上节中,我们假定两个不同行业两份等额的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有所不同。现在假设它们比例相同,但耐久程度不同。”参见本书第37页脚注①中的第二段。

[73]第二版此处为“固定”,本句下文“相对高些”为“相对低些”;“流动”为“固定”。

[74]第二版这里有一脚注,正文另加一段。脚注是:“为了强调说明这一原理,我曾假设机器的运转不借助于任何人类劳动,这一点显然是不可能的。《英国评论》上一位学者荒谬地提出理由,仿佛这个假设是这一原理真实性的根本。但是当两个制造商都使用劳动、机器或其他资本时,如果机器或其他资本的耐久程度不同,显然会产生类似的结果,尽管程度不同。”(参见《英国评论》,1817年11月号,《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并参见致特娄尔的信,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七卷,第219页。)
新的一段为:“如流动资本的耐久程度不同,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如果由于使用等量资本的两个行业的性质不同,一位制造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不能将其生产的商品运送到市场,而另一制造商却能在三个月之内送到,那么每当工资上涨而利润下降时,第一位制造商的商品的价值相对于第二位制造商的商品价值就会下降。没有必要进一步计算来证明其正确性,因为它所依据的原理恰好与已经探讨过的事例是一样的,即两份等额资本的耐久程度不同。”此段意图是答复托伦斯所提出的反对观点(参见致多卡洛克函,《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七卷,第338 页)。参见本书第15页、第30页和第35页的脚注。

[75]第二版此处另有一段,其意义与第40~41页所载的第一版的内容大体相同。新的一段是:“那么,人们会看到,在社会早期阶段中,使用大量机器或耐用的固定资本之前,等量资本所生产的商品具有几乎等量的价值,相互之间的涨落仅取决于生产所需的劳动的多少。但使用了这些昂贵的工具之后,利用等量资本所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却有很大不同。虽然相互之间的价值会由于生产所需劳动量的多少而涨落,但也由于工资和利润的涨落而变化。售价2000英镑的商品可能与售价为10000英镑的商品生产所使用的资本量相同,并且生产所得的利润一样。但如果商品价格不随利润率的涨落而变化,其利润便不会相等。”

[76]第二版为“也可看出,与资本的耐用程度相适应”。

[77]第二版另有“耐久”字样。

[78]第二版中本段的余下部分为:“工资跌落,它就会上涨。任何商品的交换价值都不会仅因为工资上涨而提高。只有生产中投入了更多的劳动,工资下跌或估价所用的媒介价值下降时,其交换价值才会上涨。”
此后第二版的第五节的标题为:“表示价格的媒介——货币——价值的变化或货币所购买的商品价值的变化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79]参见本书第25页。

[80]第二版此处有“涨落”二字。

[81]第二版从此处往下是“也上涨100%,他的利润率保持不变,他支配的该国的劳动产品数量是一样的,而不会更多”。

[82]第二版中,此段为:“如果使用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本,能通过节省劳动而使产品数量增加一倍,其价格降至原来的一半,那么产品与生产它所使用的资本将保持和原来同样的比例,由此利润率仍将与原来一样。”

[83]第二版在此结束本章。

[84]第二版中此段合并于本书第35页(见脚注①)。

[85]第二版此段并入本书第39页(参见同页脚注①)。

[86]第二版略去此段,但类似段落见本书的第39页及其脚注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