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无差异曲线与损失规避:奖品排名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无差异曲线与损失规避:奖品排名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观经济学的首要观念之一就是,两条无差异曲线绝对不会交叉。这个结果依赖一个隐含的假设:无差异曲线是可逆的。然而,如果损失规避出现,这样的可逆性将不再成立。克内齐以实验论证了这一点。在被接受和被拒绝的出价之间画出一条线,克内齐可以为每个受试者找出一条无差异曲线。[1]图5-1交钱叉的无差异曲线是什么造成这些“瞬间的禀赋效应”呢?然后,他们要求所有参与者对后续将作为奖品的六件礼物,按照吸引力排名。

无差异曲线与损失规避:奖品排名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微观经济学的首要观念之一就是,两条无差异曲线绝对不会交叉。这个结果依赖一个隐含的假设:无差异曲线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拥有x,对于保留x或是拿它交换y,感受没有差别,那么当他拥有y时,拿来交换成x,他应该也觉得没有差别。然而,如果损失规避出现,这样的可逆性将不再成立。克内齐(Knetsch,1990)以实验论证了这一点。一群受试者收到五支中价圆珠笔,而另一群受试者收到4.50美元。然后他们会收到一系列的报价,他们可以接受或拒绝。这些出价是设计来找出无差异曲线的。例如,拿到圆珠笔的某人会被问到是否愿意以1美元的价格出卖一支笔。在实验最后,从被接受的出价中(包括原始分配值)随机选出一个价格,决定受试者支付多少钱。在被接受和被拒绝的出价之间画出一条线,克内齐可以为每个受试者找出一条无差异曲线。然后他画出两组人(开始时得到圆珠笔和开始时得到现金的两组人)的平均无差异曲线。如图5-1所示。两条线很不相同:与开始得到货币的受试者相比,开始得到笔的受试者觉得圆珠笔的价值高。因此,两条曲线相交了。[1]

(www.xing528.com)

图5-1交钱叉的无差异曲线

是什么造成这些“瞬间的禀赋效应”呢?拿到礼物的受试者真的比那些没拿到的人更珍惜这些礼物吗?列文斯坦和卡尼曼(Loewenstein and Kahneman,1991)最近的一个研究探讨了这个问题。63人的班级中,有一半的学生拿到圆珠笔,其他人拿到的则是可兑换不特定礼物的代币。然后,他们要求所有参与者对后续将作为奖品的六件礼物,按照吸引力排名。最后,所有的受试者可以在一支圆珠笔和两条巧克力之间做选择。就如同之前的实验一样,这里有禀赋效应存在。那些一开始的禀赋就是圆珠笔的受试者,有56%的人选择了它,但是另一组的其他受试者却只有24%的人选择了圆珠笔。然而,在做吸引力排名时,禀赋为圆珠笔的受试者并未觉得圆珠笔更有吸引力。这显示禀赋的主要效应,不是在强化拥有的物品的吸引力,只是强化了放弃它的痛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