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查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查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6-1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评分注:1代表最高分,7代表最低分。要站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全局,将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与“一带一路”总体战略考虑相结合。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查

(一)基础设施落后

1.基础设施质量差

通过表26-1可看出,中亚、南亚国家的得分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表26-1 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评分

注:1代表最高分,7代表最低分。
数据来源: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5—2016。

2.设施不完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铁路公路之外,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连接条件较差,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影响了物流的发展速度。

3.管理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经验不足,加上相关制度建设落后,沿线国家管理水平不高。

(二)相邻国家资金缺口大,资金配套能力弱

1.资金不足

亚洲开发银行估算,东盟每年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资金需求为600亿美元左右,但由成员国为此筹集的资金不足10亿美元;2013 年中亚4 国国民储蓄率平均仅为22.6%,不及我国的一半,而且比世界平均水平也低2.4个百分点。

2.投融资主体、模式单一

投融资模式上,很少采用国际流行的BOT、TOT、PPP(公私合营)等非官方资金利用方式,主要还是借助于银团贷款。区域和国内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不发达(亚行研究所,2009)。中国在投融资主体方面,主要还是国企,中小企业少,基础建设投资短期回报率低,私人资本投资少。

(三)不确定性风险大

1.未知风险

风险来自多个方面,有些属于客观风险,如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有些是行为风险,如项目风险政治风险等。(www.xing528.com)

2.利益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有时目标相互有差异,需要协调。另外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除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之外,还包括居民等私人主体,不易统一。

3.标准风险

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标准和规范与我们有差异,影响相互衔接。

(四)应对挑战

1.把握总的原则

(1)判断其可行性。综合考虑沿线国家的意愿,包括企业、居民的诉求;考虑国情、人文环境和政治因素,在此基础上,加强沟通,达成战略共识。

(2)权衡各方利益。基础设施项目充分考虑并兼顾各国不同利益诉求,充分考虑到第三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利益,让共同效益最大化。做好各大利益和各方的分析启动项目。

(3)立足区域经济。要站在区域经济合作的全局,将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与“一带一路”总体战略考虑相结合。

2.借助市场力量

(1)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创造适合私营部门参与的环境,调动私人资本的积极性。

(2)打造标准高效的互联互通。中国应尽量为基础设施落后沿线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并输出高端技术。

(3)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建设工业园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产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3.具体任务

实现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接,加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保护;进一步提高国内对接国外的通信交通、电网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着力打通“断头路”和交通瓶颈,构建有机联系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搭建区域、国际机构多方参与的平台,整合利用多种资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