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简析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简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从产业结构概念内涵解析出发,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京津冀劳动力分布空间格局演变入手,归纳京津冀劳动力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从自然条件、社会制度、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劳动力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发现产业结构失衡是造成京津冀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衡的主因。通过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及对劳动力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劳动力空间分布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变换C-D生产函数进一步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本书研究的主要结论简析

本书从产业结构概念内涵解析出发,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京津冀劳动力分布空间格局演变入手,归纳京津冀劳动力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从自然条件、社会制度、经济因素等方面分析劳动力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发现产业结构失衡是造成京津冀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衡的主因。通过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及对劳动力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劳动力空间分布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变换C-D生产函数进一步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一、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对劳动力密度的影响较大

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对劳动力密度的影响表现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对劳动力密度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与现实中第二、第三产业集中的区域劳动力往往更为密集这一现象符合。产业结构升级速度变量对劳动力密度影响为负,也就是说速度变化加速会带来劳动力密度变小,现实中表现为产业转型加速过程中,对于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总的效应使得劳动力密度变小,也可以说,产业升级中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大于吸纳效应。

二、三次产业区位熵值增加会使得劳动力密度增加

其中第二产业对劳动力密度增加的影响力最大,第一产业区位熵值影响最小,第三产业区位熵值影响居中。结果分析表明区域空间第二产业集中分布会使得劳动力在空间的密集分布,因此在调整产业结构时,以疏散劳动力过密集分布为目的结构转换中,除了第三产业的调整之外,第二产业的区域布局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劳动力的区域分布与地理空间有关联,而产业结构变动对于区域分布的作用更加直接(www.xing528.com)

京津冀地区从地理空间来看,劳动力密度表现为“北疏南密”,劳动力密度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天津和河北。从1982-2010年三次产业劳动力区域分布演变看,第一产业劳动力密度逐渐变小,第二、三产业劳动力密度逐渐增加。北京、天津第三产业劳动力密度显著增加,天津、河北第二产业劳动力增加很快,产业结构的变动会影响劳动力空间分布。

四、京津冀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内部差异较大

从三次产业空间格局看,京津冀第一产业占比很低,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京津新城区、河北,第三产业主要在京津主城区、河北秦皇岛、石家庄张家口。同时,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河北还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从就业弹性分析结果看,第一产业不再吸纳劳动力,第二、第三产业仍在吸纳劳动力。从产业结构偏离度结果看,北京、天津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减少,河北第一产业劳动力也在减少但是幅度低于京津;北京第二产业劳动力减少,天津、河北在增加;京津冀第三产业还有很大吸纳劳动力空间。

五、产业结构对劳动力分布有显著影响

产业结构地区差异会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进而引起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改变劳动力区域分布。京津冀产业结构地区差异较大,因此,北京地区劳动力集中度远高于天津、河北。为促使劳动力分布更加均衡,可以从产业政策层面和劳动力市场层面两方面入手,形成劳动力区域间的合理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