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书的主要结论与特色

本书的主要结论与特色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是对玉龙县脱贫攻坚经验的全面总结,体现了研究者在研究定位、理论观照以及研究方法选择等视角的取向,形成了基于个案基础上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研究结论,并体现了自身的特色。正是基于此,中国的减贫发展经验与全球贫困治理呈现一致性,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基础,并提供了基于东方文化视角、南方国家立场、中国本土经验为主要特征的行动模式和文化支持。

本书的主要结论与特色

本书是对玉龙县脱贫攻坚经验的全面总结,体现了研究者在研究定位、理论观照以及研究方法选择等视角的取向,形成了基于个案基础上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研究结论,并体现了自身的特色。在此,我们将之归纳如下:

第一,脱贫攻坚要对准目标,严守底线。在玉龙县案例调查的全过程中,从县委书记到村党支部书记,近百位被访者均将玉龙经验的要点归结为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守“三率一度”(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和群众满意度)底线。在科层制惯性的条件下对标守住底线,是需要通过重大创新才能实现的,因而,对玉龙县经验的总结,要更重视其脱贫攻坚行动的行动逻辑和创新做法,深究其背后的机制性建设。同时,精准扶贫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和政治实践,需要超越单纯只算经济账的旧有扶贫理念,从贫困治理的多元目标出发,多维度反观减贫行动的潜在成效或溢出效应。玉龙县在脱贫摘帽实践过程中,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三率一度”底线,更注重超越单一经济账的多元目标达成的考察;同时,也会以“算经济账”为参照系,来看待和讨论玉龙县脱贫攻坚重要减贫指标的完成情况。相较于其他深度贫困县,玉龙县扶贫资源相对较少,用有限的资源办了更多的事,正是制度创新溢出效应的体现,这理应成为玉龙县经验总结从“特殊”到“一般”所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

第二,脱贫攻坚是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是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如果说从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宗旨、实现承诺的时代宣言,是“一诺千金”的重要展现,那么从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阶段性推进,则是中国政治制度优势的精准发力。以党建促脱贫,又从真正意义上使精准扶贫成为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在脱贫攻坚的政治目标确立后,玉龙县通过“各级书记一起抓”,将纵向动员、组织力供给与科层制专业分工、理性运行嵌合起来,成为县域层面政策落地的关键。玉龙县脱贫攻坚实践中最为本质和最为关键的,就是党建与扶贫双推进、双提升,将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紧密嵌构,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县级以下层面扶贫实践过程中党建与扶贫“两张皮”的问题。一方面,玉龙县围绕脱贫攻坚,建立了一套干部选拔与激励、约束与惩戒制度。另一方面,玉龙县将党的建设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抓党建促产业发展,创新推出“红色信贷”等多种党建融入产业的模式,克服贫困脆弱性,实现资源整合,提升了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精准扶贫的核心,就是以党建促扶贫,这就是减贫与发展的中国故事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因此,将此作为对玉龙减贫摘帽经验总结的切入点,是“总结研究”最重要的策略定位。

第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体现了从贫困治理到农村社会治理再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一致性逻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基础。从学理上看,“贫困治理”概念与“扶贫开发”概念相比,在内涵上强化了反贫困多主体参与的协同行动特征,在外延上扩展和明晰了社会主体性责任。这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所指向的目标是一致的。贫困治理以互动、参与、合作、协同、公正机制建设为主要行动特征,支撑了脱贫攻坚行动的可持续基础。正是基于此,中国的减贫发展经验与全球贫困治理呈现一致性,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基础,并提供了基于东方文化视角、南方国家立场、中国本土经验为主要特征的行动模式和文化支持。在玉龙县的脱贫攻坚经验中,治理是贯穿始终的维度,无论是贫困识别,还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发展,都凸显出治理,尤其是村庄治理的重要作用;而基层党建最终也落脚于村庄的社会治理。玉龙县通过强化基层党建提升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组织力和服务力,以良好治理解决社区矛盾和冲突、增进社区团结,同时发掘本地种质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多渠道、多形式推动基于产业的合作、建设协同行动平台,较好地解决了扶贫产业发展整体上面临的问题,将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体性建设同构推动,形成了非常重要的、系统性的产业扶贫经验。在贫困治理的过程中,作为贫困主体和社会主体所依凭的精神文化土壤,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品质特征,也很大程度上成为支撑贫困治理的文化和社会基础。在脱贫攻坚中获得的治理经验,必将成为县域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www.xing528.com)

第四,脱贫攻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选择脱贫的政策工具。从脱贫成效的视角看,玉龙县在三个领域最为显著,即产业扶贫、社会政策体系与公共服务完善、易地移民搬迁及农村危房改造。在产业扶贫的机制上,玉龙县尊重了当地以小农户为经营主体的实际,没有采用很多地方流行的简单通过土地大规模流转实施集中经营的模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小农生产为主的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小生产、大流通、多环节、大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并注重地方性知识和产业传统,着力推动生产组织、社会合作层面的创新。玉龙县将扶贫行动直接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三率一度”底线,以基础性保障和社会政策体系的完善来实现和巩固脱贫目标,避免了只追求经济收入增长目标而忽视不易克服的脆弱性问题。在易地扶贫搬迁方面,为避免大规模集中城镇化安置产生的可持续性生计风险,尤其是针对傈僳族这样的“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实际,玉龙县把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居住条件作为重要目标,以就近集中安置的有土安置为主。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与危房改造结合推进的方式,坚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非建档立卡户共同推进的原则,既保障了贫困群体可持续性生计来源,又解决了公共品供给的效率问题,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玉龙县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都以这三个领域的合项为载体,从路径选择、工具适用、市场嵌构、制度支持等维度集成推进。

第五,以“人”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以往对中国减贫发展经验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学术性研究,总体上“见事不见人”“见理不见情”的情况较多,内容上欠丰富、欠鲜活、欠生动、欠完整,拨动人心的力量略显不足。对于承载讲好中国故事功能的研究来说,围绕“人”和“行动”的叙述至关重要,因此在本书中,专用一章的篇幅,对13位县、乡镇、村的书记进行个案深度描写,通过这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案例,在对扶贫干部进行信仰、情怀与专业性、学理性及方法论坚守等综合、多维的实证分析中,讲述出“制度中人”与社会科学时代新意象嵌构的中国故事。也通过这样鲜活的个案,更加直观地展现出宏大的中国脱贫攻坚故事的微观细节。这也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第六,为从微观层面更直观地记录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重大成就,本书研究者坚持发展学的基本方法,将团队18年来在乡村发展和田野工作中使用的“村庄资源图”工具,作为呈现社区层面反贫困行动的重要形式。在10个深度调研的村庄中,以村民为主体,通过他们的参与绘制村庄资源图,既让研究者更好地与村民互动、深入了解脱贫行动的过程,也直观呈现了社区层面脱贫攻坚的物化成果全貌。最终经过精细的电子化制作,以村庄资源与脱贫攻坚示意图的形式,作为附加成果展现出来,并对每个村的基本情况作简要介绍。这是本书的又一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