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大要素分析框架:内在关联探析

五大要素分析框架:内在关联探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市场关系、央地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反映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不同侧面,它们的演进均是以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基础的。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前者表现为政府—市场关系的演变,后者表现为央地关系的演变。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与体制的竞争,因此经济制度与体制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将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图1。

五大要素分析框架:内在关联探析

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去理解。作为内容,经济制度规定着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当然,一种经济制度所能够采取的经济体制是存在多种可能性的,两者并不存在绝对的单一对应关系。作为形式,经济体制将反作用于经济制度:一方面,适合的经济体制能够使经济制度的优势得到充分展开与实现;另一方面,经济体制的不断演进也将促进或阻碍着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政府—市场关系、央地关系和对外经济关系反映了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不同侧面,它们的演进均是以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基础的。

经济体制与政府—市场关系、央地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从劳动分工和知识分立的角度加以理解。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制必须使关于经济活动的知识与经济决策的权力相互匹配。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劳动分工程度不高,知识的分布较为集中和确定,因此可以采用集中式的资源配置方式,进而衍生出集权的组织结构。[9]具体而言,就是政府掌握大部分的经济决策权,而政府内部的决策权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随着分工深化,经济逐步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和多样化,知识的分布也变得越来越分散和不确定,这时如果逐步将决策权分解,就会极大地提高效率。这种分权一般在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是政府与微观主体之间分权,二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分权。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前者表现为政府—市场关系的演变,后者表现为央地关系的演变。总之,经济体制所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的集散性既决定了政府和经济主体之间的决策权的分布情况,也决定了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权力分布。

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与体制的竞争,因此经济制度与体制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作为一种体制架构,开放道路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市场化的特征之一就是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通,这种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到国际范围,就是开放道路;另一方面,进一步的开放又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的开放历程可能形成对未来改革的约束条件。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将五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表示为图1。(www.xing528.com)

图1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分析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