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浑都海叛乱:权力斗争与平息措施

浑都海叛乱:权力斗争与平息措施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浑都海叛乱的发生,是元初政治舞台上由来已久的权力斗争的产物,是以反对忽必烈即汗统、拥护阿里不哥称大汗的形式出现的,其原因是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了蒙古统治集团的深刻分歧。当时阿里不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令阿兰答儿、浑都海纠集军队,据兵六盘、甘肃。叛军之中,浑都海势力最强,也是叛乱的主谋和主力。历时三月的浑都海、阿兰答儿叛乱结束。

浑都海叛乱:权力斗争与平息措施

一、浑都海叛乱的平息

西夏被元灭后,元太宗窝阔台将西夏故地分封给他的次子阔端,阔端建王府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并以此为基地,对西蕃用兵和进行争取归顺的工作。阔端卒后,其后继封地西移。

今宁夏地区,当时仍称西夏,或称中兴等路,在西夏灭亡后的三十余年里,由于蒙古军队的严重破坏,一直未曾恢复元气。一是“郡县废于兵”[1],西夏灭亡前,中兴等路遭受地震、兵乱和屠城,大部分城镇成为废墟;二是“土瘠野圹,十未垦一”[2],由于居民逃散,大批田野荒芜;三是原有水利设施“兵乱以来,废坏淤浅”[3]。在这样的情况下,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宁夏地区又爆发了一次浑都海、阿兰答儿之乱。这次叛乱发生后,所在郡县的府库被洗劫一空,本来就稀少的居民,为了避兵,纷纷逃匿山谷,宁夏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到了更加严重的破坏。

浑都海叛乱的发生,是元初政治舞台上由来已久的权力斗争的产物,是以反对忽必烈即汗统、拥护阿里不哥称大汗的形式出现的,其原因是忽必烈主管漠南汉地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引起了蒙古统治集团的深刻分歧。这种分歧实质是:用蒙古旧有的统治方式还是用历代中原王朝的封建制统治方式来统治中原汉地。宪宗九年(1259年)七月,蒙哥汗在进攻南宋合州(今四川合州)钓鱼山时,病死于阵。九月,忽必烈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市)前线得到蒙哥的死讯,接着又收到其妻弘吉剌氏从开平(今内蒙古多伦附近)传来的密报,得悉其驻守漠北的幼弟阿里不哥积极图谋继承汗位的消息。于是,忽必烈采纳谋士郝经的建议,接受南宋请和,赶回开平。次年四月,忽必烈在开平召开忽里台(大聚会),在西道、东道诸王拥戴下即大汗位,并改是年为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五月,留守在和林(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哈拉和林)并拥有强大兵力的阿里不哥也宣布称大汗。蒙古的旧臣几乎都站在阿里不哥一边,特别是在关陇、河西地区,他们占有一定的优势。当时阿里不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令阿兰答儿、浑都海纠集军队,据兵六盘、甘肃。陕甘地区的形势是:阿兰答儿为陕西行省左丞相,刘太平为参知政事,实际上控制了陕西;浑都海等蒙哥征蜀的旧将,驻兵六盘山及四川成都等地,实际上秦蜀、关陇之地均不在忽必烈手里。叛军之中,浑都海势力最强,也是叛乱的主谋和主力。

彩绘泥塑像(www.xing528.com)

(西夏 —元青铜峡一百零八塔出土)

面对阿里不哥咄咄逼人的形势,忽必烈立十路宣抚司以控制华北形势。当时斗争的焦点集中在陕西、河西地区。忽必烈任廉希宪为京兆(今西安)等路宣抚使,于中统元年六月进驻京兆。廉希宪进驻京兆地区后,利用浑都海杀其所派安谕六盘遣使之机,抢先捕获浑都海在京兆和成都的同党,使其孤立。浑都海见势不妙,大肆劫掠府库,骚扰北上,西夏地区遭受严重破坏,社会极不安定。廉希宪当即调兵堵截浑都海。九月,阿兰答儿率军自和林南下,与浑都海会师于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合军而东,来势凶猛。廉希宪分兵三路迎战,大败叛军,俘斩略尽,俘浑都海、阿兰答儿,械至京兆处死。历时三月的浑都海、阿兰答儿叛乱结束。

浑都海之乱是阿里不哥叛乱的第一次大会战,从此,阿里不哥势力已无力伸向漠南,在忽必烈的迎战下北遁,其支持者纷纷向忽必烈投降,加上连年饥荒,终于于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向忽必烈投降。在与阿里不哥之争中,忽必烈方面则由于廉希宪用兵得当,在自己势力最薄弱的西北地区获得了意外的胜利,很快平息了浑都海之乱。忽必烈在中原地区强大物质基础的支持下,经略西北,从此,西北陕甘宁之地在元朝管辖下,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有效的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