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穷则思变:变革的动力不止于贫困

穷则思变:变革的动力不止于贫困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穷则思变,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回想中国革命的实践,正是穷则思变的有力印证。基础厚实了,穷则思变,还有没有现实意义?事实上,穷则思变,并未穷尽。穷则思变,仍然有用。只要人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还没有达到,就仍旧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贫困,就仍旧还是穷则思变。与此同时,也并不只是穷极才求变。照样会产生新的穷则思变,新的革命动力。此时的穷则思变,就是思安康、思长寿、思健美、思休闲。

穷则思变:变革的动力不止于贫困

穷则思变,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下》。原文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按字面的理解是,凡穷困艰难时,必导致变化;正是变化,才让发展通畅;因为通畅,历史发展才久长。而广义的解释是,凡事到了极端,就必然引发变革。这是充满辩证思维的哲学思想。

回想中国革命的实践,正是穷则思变的有力印证。正是穷极,受尽压迫和剥削,就形成了改朝换代、改天换地的无穷力量。

事到极端必求变,路有不平必求变。古时就有“官逼民反”,揭竿而起。近代则有“痛定思痛”,群起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是动员和组织千万农民投身革命的巨大动因。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深得人心,就因为大家认定一个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今天的中国,经过四十多年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不那么穷了。按照联合国标准,已经消灭了绝对贫困,已经迈进了全面小康,已经拥有了数亿人口的中产阶级

基础厚实了,穷则思变,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还能不能成为社会历史前进的原动力

事实上,穷则思变,并未穷尽。消除绝对贫困仅仅是第一步。绝对贫困消除了,还有相对贫困;旧有贫困消除了,还有新的贫困;狭义贫困消除了,还有广义贫困。新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活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穷则思变,仍然有用。

只要人的全面发展和彻底解放还没有达到,就仍旧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贫困,就仍旧还是穷则思变。穷,就仍旧还是创新和变革的原动力。

与此同时,也并不只是穷极才求变。事凡极端必求变,事凡痛点必求变。品牌面前,有无穷无尽的发展机会。

如果借用穷则思变的概念延伸开去,就可以有累则思变、繁则思变、污则思变、慢则思变、远则思变,等等。凡属不顺心、不痛快、不趁手,就会思变,就会求变。

累、烦、繁、弱、慢、病等就是新的“穷”,就成为新的改革对象。(www.xing528.com)

累则思变。必图省力。劳动环境恶劣,“热重脏”或“脏重累”成为变革对象。“偷懒”成为创新原动力。许多技术革新由“偷懒”而催生。

繁则思变。必图简便。套路太多、程式太杂、流程太长、层次太繁,令人烦,也令人生畏。繁文缛节成为革命对象。凡有利简化、快捷、便易之事物就必然应运而生。

污则思变。必图清洁。毒土、脏水、沙尘、雾霾成为革命对象。碳中和、低排放、绿色能源、速生树草等一系列新技术得以大发展。甚至连光伏技术也引进家用电器,不仅节能,还能供电。

远则思变。必图省心。千里万里常牵挂,距离成为革命对象。那就有了种种远程视频,不失真,高清晰。甚至还有5G的、裸眼多维立体的,活灵活现。“常回家看看”,不回家也能常看看,多好!

即使真正富了、全面富了又怎样?照样会产生新的穷则思变,新的革命动力。此时的穷则思变,就是思安康、思长寿、思健美、思休闲。“富了也得有命消受”,长寿也得有高质量。

求变,是发展的原动力。求变,必有一定的理由,必定有一定的依据,不应视而不见。于是,品牌就得找对手、找敌人、找不足、找痛点,求得改革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太满足,就成了生活的奴隶。既不长进,也失去了创造的原动力。

电脑时代、手机时代、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时代,方便到几乎已经不能再方便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耐心地搜寻不足、搜寻麻烦、搜寻痛点、搜寻创意和创新的原点。品牌如果被电脑、手机和数字所束缚,品牌还是品牌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