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再全球化的必要性及挑战

再全球化的必要性及挑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前,创新全球化的加深与逆全球化的加速蔓延并存,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在全球化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将进入“再全球化”新时代。这种新型的“再全球化”,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的趋势与转变:一是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到普度众生的包容增长。新一轮全球化不完全是建立在地理空间、地缘政治基础之上,而是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与虚拟空间的带动下,数字地理将成为再全球化的重要舞台。

再全球化的必要性及挑战

当前,创新全球化的加深与逆全球化的加速蔓延并存,尤其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但在全球化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下,将进入“再全球化”新时代。一方面,伴随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走向创新全球化,高端人才、专利技术、产业资本、数据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创新创业成为资源链接、产业组织以及内生增长、内涵发展的主要途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力决定着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流动的方向,新兴经济体有望在“平坦的世界”上加快形成创新尖峰。另一方面,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加速演进,以科技实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趋向白热化,技术的局部甚至是全面脱钩将会成为我国未来国际科技合作所面临的常态,强化自身科技创新实力、加快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导向。

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是创新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过程中的变量,却不是继续走向逆全球化的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反的是,全球共同防疫抗疫的过程,反而充分说明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是重要的。正如很多人认为,疫情并不是加速世界各国与地区的隔离和不信任,反而只有进一步加强国家经济、贸易、投资文化等合作,才能保持全球经济的繁荣。也正如中国政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迎接新一轮全球化的到来,未来人类社会需要的全球化,不是你死我活、掠夺与被掠夺、剥削与被剥削、主导与被主导、中心与非中心的全球化,而是共生共荣、包容增长、和平共处、竞合发展、开放创新的全球化。

这种新型的“再全球化”,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的趋势与转变:一是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到普度众生的包容增长。无论是以“鸦片战争”为代表的撬开国门,还是以“门罗主义”为代表的霸权主义,抑或以“马歇尔计划”为代表的经济渗透,将逐步让位于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共同繁荣。二是从一超多强的发展结构到两超多极的发展结构。此前,以美国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加上其他地区性大国为主的“一超多强”发展结构,加快向以美、中两国为超级大国,加上其他地区经济强国为主的“两超多强”发展结构转变。三是从物理空间的经济地理到虚拟空间的数字地理。新一轮全球化不完全是建立在地理空间、地缘政治基础之上,而是在数字经济、数字贸易与虚拟空间的带动下,数字地理将成为再全球化的重要舞台。四是从西方文明的主导中心到东方文明的主导中心。不光是全球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加速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位移,更多的是东方的“和”文化比西方的“争”文化更具有世界价值和现代意义,促进各国关系从竞争到竞合。五是从经贸投资的全球化到开放创新的全球化。不再是以往的货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多的是人才流、数据流、服务流,从大宗商品流转与经贸投资加快向全球资源配置方向发展。 (www.xing528.com)

图:“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层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