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扶贫方式,提升自我脱贫能力

创新扶贫方式,提升自我脱贫能力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王玉红参加了县妇联举办的手工编织培训班,学到了一技之长,她利用义务为酒厂打扫车间卫生的便利条件,收集塑料包装带编织手工筐。随着技能的提升,产品的畅销,王玉红已于2018年脱贫。贫困户王玉红手工编织筐篮育婴员技能培训班提升贫困户致富能力

创新扶贫方式,提升自我脱贫能力

桦川县不搞大水漫灌式扶贫,在确保贫困群众每户拥有一两个产业扶贫项目,保证稳定增收的同时,注重提高贫困群众致富技能和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通过技能培训、劳务协作、开发岗位、车间吸纳等措施,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技能就业、稳定增收。依托“雨露计划”“科技之冬”等政策,根据贫困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就业意愿等实际情况,开展家政服务、电商、特色种植养殖等各类技能培训班,组织开展“春风行动”“两联三送”“就业扶贫行动日”“专场招聘会”等专项活动,以提升技能、促进就业、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激发自主脱贫致富动力。苏家店镇苏家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玉红,丈夫郑德华因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重活,主要靠土地流转维持生计,家里两个孩子都在上学。2018年,王玉红参加了县妇联举办的手工编织培训班,学到了一技之长,她利用义务为酒厂打扫车间卫生的便利条件,收集塑料包装带编织手工筐。技术有了,编筐的销路成了问题。在一次帮扶人入户时,细心的帮扶人得知她目前因无法销售而犯愁的实际情况,帮扶人、驻村工作队想办法、谋思路,驻村工作队长自费在网上帮助她购买了颜色鲜艳的塑料包装带和胶枪,让她创新编织品种,王玉红将菜篮子变成了收纳筐,收纳筐又变成了浴筐、水果筐、垃圾筐。随着产品的多样化、精细化,手工编织筐附加价值随之增加,从最开始的5元钱一个大菜篮子到后来的10元钱一个小收纳筐,再到15元一个浴筐。帮扶责任人和工作队通过亲友相传、微信朋友圈转发等方式大力推广了王玉红的作品,王玉红色彩斑斓、质量优良的手工编织筐由爱心人士通过网络宣传远销到北京和天津。王玉红经常说:“我虽然贫穷,但是脑子不能贫穷,我得凭借自己的努力摘掉穷帽奔小康。”随着技能的提升,产品的畅销,王玉红已于2018年脱贫。

贫困户王玉红手工编织筐篮(www.xing528.com)

育婴员技能培训班提升贫困户致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