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样化的人力资本引进方式

多样化的人力资本引进方式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开办特区和创业园,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为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搭建科研和创业的平台。吸引三资,引进管理人力资本,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6~87页。[2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多样化的人力资本引进方式

请进来,“接受华裔学者回国是我们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具体措施”[44]。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知道有一批华裔学者要求回国时,便明确表示:“周恩来同志过去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派人出国留学是一项具体措施”。近20年,中国留学生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留学生人数的变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80年世界留学生总数为92万,1990年为120万,年均增长2.9%。与此相比,中国向外派遣留学生人数在1980年为2124人,1994年增至23万,年均向外派遣1.6万余人,年均增长率40%。到199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近30万人(还不包括以探亲名义出国转为自费留学的10万人),其中国家公派留学人员4.7万人,单位公派留学人员9万多人,自费出国留学人员15万多人,这些留学生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的专业覆盖了几乎所有学科。[45]改革开放后20多年里的留学人员派遣规模和强度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出国留学工作已经成为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一条重要渠道。

开办特区和创业园,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为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搭建科研和创业的平台。“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46]“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有几万名留学生在国外,这是财富,要争取他们回来。我们要加强同他们的联系。一个是博士后的方法,一个是特区、开放城市招聘留学生的方法。把他们吸引回来,还要想更多的方法。博士后只是一小部分人,要从更多的方面来考虑。”[47]据统计,截至2002年8月底,我国已建立60多家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归派”创办企业近4000家,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从1998年起,海外留学人员归国人数年均递增13%。吸引三资,引进管理人力资本,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吸引外国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工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重要的是,从这些企业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用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48],同时还要引进管理人力资本,学习经济管理经验。要“推荐有技术专长、有管理经验的人管理企业,特别是新行业的企业。不仅是国内的人,还有国外的人,都可以用”。[49]

举凡一种理论,其产生必须有其相适应的理论基础和文化背景,邓小平人力资本理论也不例外马克思的人力资本思想是邓小平人力资本理论的根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现实要求,中华民族五千年思贤辩才的文化积淀是邓小平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历史渊源,同时代的诸多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是邓小平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理论策应,新科技革命的浪潮促进了邓小平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阅历和素质是邓小平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内因。自然,每一种理论都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邓小平人力资本理论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正体现于此。

原载于《理论导刊》2007年第6期,略有删改。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4页。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页。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4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8页。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1页。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9页。

[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86~87页。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7~378页。

[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3页。

[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9页。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1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5页。

[1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3页。

[1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3页。

[1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9页。

[1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6页。

[1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0页。

[1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8页。

[1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0页。

[2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95页。

[2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7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页。

[2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6页。(www.xing528.com)

[2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1页。

[2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1页。

[2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页。

[27]《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1页。

[2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2页。

[2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7页。

[3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2页。

[3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0页。

[3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0页。

[3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2页。

[34]毛毛:《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67页。

[3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2页。

[3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0页。

[3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2页。

[3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0页。

[39]《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8页。

[4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8页。

[4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0页。

[4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

[4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9页。

[4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7页。

[45]韦钰:《出国留学工作20年——纪念邓小平同志关于扩大派遣留学人员讲话20周年》,《神州学人》1998年第7期。

[4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1~52页。

[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38页。

[4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8~139页。

[4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6~15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