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度环境、应计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优化方案

制度环境、应计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盈余管理对财务困境的关系会有所不同。其中市场化程度越差,制度约束越多的地方,应计盈余管理对财务困境的作用会加强。

制度环境、应计盈余管理和财务困境:优化方案

我们认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盈余管理对财务困境的关系会有所不同。其中市场化程度越差,制度约束越多的地方,应计盈余管理对财务困境的作用会加强。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分析:

1.在市场化程度较差,制度环境越不完善的地区,有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和需求。

应计盈余管理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造成了公司内部人和外部人的区分(D.Wysocki,2003)。代理方(管理层)由于信息不对称独享了部分私人控制利益,成为了内部人,为了防止外部投资者觉察到他们私人权益的存在,进而对他们采取法律或其他不利措施,内部人就会通过盈余管理粉饰业绩,从而向外部人即委托方掩盖或隐瞒这些利益的存在。

而公司外部人权力越大,就会限制内部人获取私人控制利益,那么就相应减弱了内部人管理盈余的动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而言,外部人越强大,信息不对称程度越低,那么内部人掌握的额外信息就越少,也就没有必要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来隐瞒某些私人信息。相反,政府干预过多甚至直接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法律体系不完善,中小股东作为外部人权益得不到保护,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内部人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机会就多。

2.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地区,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外部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完善会减小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法律体系通过授予投资者监督权(如更换经理人)、合同制度来限制内部人获取私人利益,外部投资者一旦察觉到私人权益的存在,就可以采取法律措施。因此,法律体系有效保护了外部投资者,减弱了内部人掩盖某些行为的动机,而相反,“在法律对外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盈余管理更普遍,因为内部人享有更大的私人利益,需要更多的盈余管理的掩盖”(D.Wysocki,2003)。(www.xing528.com)

3.在市场化程度较差,制度环境越不完善的地区,有应计盈余管理的企业更容易被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正因为对制度环境不完善地区的企业有更高的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和需求的担心,审计师出于对自身审计风险的考虑,会对这些地区的企业提高审计标准,导致制度不完善地区的有应计盈余管理的企业更容易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一方面,市场化程度较低,制度环境的不完善使应计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另一方面,出于对自身审计风险的担忧,审计师对这些地区会提高审计标准从而使这些地区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企业更容易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而陷入财务困境中。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假设6:

H6:政府干预越多,信贷市场越不发达,法律环境越不完善的地区,也即市场化程度较差的地区,应计盈余管理对财务困境正相关性会加强。反之,会减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