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盈余管理的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

盈余管理的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现三组财务困境样本ABSAQ 均显著大于财务正常样本组,即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均值显著高于财务正常的公司,初步证实假设1。表4-1AQ样本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续表*p<0.1,**p<0.05,***p<0.01Panel B分别对F=2/3/4三组财务困境子样本进行两两均值比较。总体而言,综合样本组的财务困境组组内均值比较和财务困境组与财务正常组的均值比较结果均和AQ 样本及RM 样本一致,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盈余管理的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

4.3.1.1 AQ样本组盈余管理程度分析

从样本数量分布上来看,AQ样本,2007—2012年F=1样本有5 030个(15 090/3)[2],F=2样本有250个(750/3),F=3样本有134个(402/3),F=4样本有83个(249/3)。

表4-1列示了AQ 样本组的均值。其中Panel A 中分别列出四组的均值,其中F=2/3/4(财务危机公司)分别和F=1(财务正常公司)进行比较。发现三组财务困境样本ABSAQ 均显著大于财务正常样本组,即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均值显著高于财务正常的公司,初步证实假设1。

表4-1 AQ样本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

续表

p<0.1,**p<0.05,***p<0.01

Panel B分别对F=2/3/4三组财务困境子样本进行两两均值比较。发现三组财务困境子样本之间ABSAQ 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仅被ST的子样本(F=3)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小于仅被GCO的子样本(F=2),既被出具GCO 又被ST的子样本(F=4)ABSAQ 显著大于另外两组,存在最多的应计盈余管理。从上述ABSAQ 均值比较的结果来看,被出具GCO的上市公司(F=2)存在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

4.3.1.2 RM 样本组盈余管理程度分析

RM 样本,2007—2013年F=1样本有5 865个(17 595/3),F=2样本有261个(783/3),F=3样本有146个(438/3),F=4样本有91个(273/3),随着财务困境程度的逐步加深,样本数量逐渐减少。

表4-2列示了RM 样本组的均值。其中Panel A 中分别列出四组的均值,其中F=2/3/4分别和F=1进行比较。发现三组财务困境样本ABSRM均显著小于财务正常样本组,即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反而较低,财务正常的公司存在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初步证实假设2。

而在RM 样本的组间均值比较中发现三组财务困境子样本之间ABSRM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真实盈余管理需要通过正常经营活动来管理盈余管理,而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已经无法正常经营,也就不能通过生产、销售和费用等来调整盈余,因此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反而较低,自然差异也就越不显著。

表4-2 RM 样本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

(www.xing528.com)

p<0.1,**p<0.05,***p<0.01

4.3.1.3 综合样本组盈余管理程度分析

从样本数量分布上来看,综合样本,2007—2012年F=1样本有4 862个(14 586/3),F=2样本有248个(744/3),F=3样本有132个(396/3),F=4样本有80个(240/3)。

表4-3列示了综合样本组的均值。其中Panel A 中分别列出四组的均值,其中F=2/3/4(财务危机公司)分别和F=1(财务正常公司)进行比较。发现三组财务困境样本ABSAQ 均显著大于财务正常样本组,即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均值显著高于财务正常的公司,这与AQ 样本和RM 样本的均值比较结果均一致,再一次证实假设1。

表4-3 综合样本财务困境组间均值比较

续表

p<0.1,**p<0.05,***p<0.01

Panel B分别对F=2/3/4三组财务困境子样本进行两两均值比较。发现三组财务困境子样本之间ABSAQ 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仅被ST的子样本(F=3)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小于仅被GCO的子样本(F=2),既被出具GCO 又被ST的子样本(F=4)ABSAQ 显著大于另外两组,存在最多的应计盈余管理。

总体而言,综合样本组的财务困境组组内均值比较和财务困境组与财务正常组的均值比较结果均和AQ 样本及RM 样本一致,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3.1.4 其他财务指标分析

从其他财务指标的比较结果来看,无论是AQ 样本组还是RM 样本组(还是综合样本组),结论基本一致,也即:

1.财务困境子样本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偿债能力、流动性、成长性都要显著差于财务正常子样本,且差异巨大。

2.财务困境各子样本之间,既被出具GCO又被ST的子样本(F=4)的各方面财务表现显著劣于另外两组,仅被ST的子样本(F=3)和仅被GCO的子样本(F=2)差异也十分显著。但是从具体指标,如QR、NOP、TAT、CFCDR、MBG 来看,仅被ST的子样本(F=3)略优于仅被GCO的子样本(F=2),但是EPS显著低于仅被GCO的子样本(F=2),财务困境子样本之间虽然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差异较小。总体而言这些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财务困境组样本的绩效表现显著差于财务正常组,但在财务困境各个子样本之间,仅被GCO的子样本(F=2)和仅被ST的子样本(F=3)的绩效表现差异并不是那么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只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组和只被特别处理组之间存在交叉,GCO和ST界定规则部分重合导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