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只要你努力去做,并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读者文摘》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华莱士已把人们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其实,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要知道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要想有好的结果就要敢于冒险,要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魄力。

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当莱特兄弟在经营自行车行的同时,动手研制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时,人们都说“不可能”。但经过他们不懈地努力,飞机终于上天了,并且很快成了时速最快的运输工具。莱特兄弟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当全世界都认定中国是贫油国,地下找不到石油时,李四光却带领他的地质勘探队,找到了一个又一个蕴藏丰富的油田,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事实上,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只要你努力去做,并突破固定思维的束缚,很多“不可能”都会变成“可能”。

1921年6月2日,《纽约时报》为纪念电报诞生25周年,发表了一篇评论。评论中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现在人们每年接收的信息是25年前的25倍。

在大多数读者眼里,这是一句普通的话,普通得甚至很多人读后就忘记了。但是,在一些喜欢思考而且眼光独特的人眼里,这却是一条极具商业价值的信息。美国至少有20位人士立即对这一信息做出了迅速的反应,即准备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他们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内,都到银行存了1000美元,作为资本金,并办好了营业执照

然而,当他们到邮政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邮政部门告诉他们,由于很快就要进行中期选举,此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办理,开禁时间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办这样的一份刊物是不可能的,因为大环境不理想。

听到这个消息后,有19个人认为局势对创业不利,于是他们很快就递交了暂缓执行的申请。但是,一个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却没有理会这一套,也没有把别人那句“不可能”的话放在心上。他认为,“不利因素”也可能转化为商机。这不,邮政人员一句话,就为他“消灭”了19个竞争者。

华莱士回到他租住的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在未婚妻的帮助下,糊了2000个信封,并装上征订单寄了出去。就这样,《读者文摘》诞生了,而且很快创造了奇迹。到了20世纪末,《读者文摘》已拥有19种文字和48个版本,畅销127个国家和地区,用户1.1亿,年收入5亿美元。几十年以来,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中,《读者文摘》一直牢牢坐在第一把交椅上。《读者文摘》取得的成绩,证明了华莱士已把人们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工作中,假如我们也能像华莱士那样,遇到困难时就换一种思维,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就能发现事物有利的一面。如果华莱士也像其他人一样认为“这是不可能”的,那么,现在美国期刊排行榜上,就不一定有《读者文摘》的名字,而华莱士也不可能成为著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www.xing528.com)

华莱士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成功者绝不会等到时机成熟、万无一失时再开始工作,只有那些在既定的环境中能从“不可能”中看到希望,并自动自发去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现代公司里,一些员工之所以总是遭遇失败,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做事时要等到万无一失再动手,或是一遇到障碍就退缩。因此,在接受上级的工作指令时,他们总是抓住那些消极的因素不放;而不去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消极的一面变为有利的一面。

在工作中,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都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行,然后去尝试,再尝试,最后你就会发现你确实能做任何事。

这样,在任何领域你都能获得成功。

遗憾的是,在很多大公司里,抱着“不可能”心态的员工还有很多。

他们不敢冒险,在遇到严峻形势时,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其结果是一辈子平平庸庸,没有任何大的成绩。

其实,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要知道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要想有好的结果就要敢于冒险,要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魄力。许多成功人士不一定比你“会”做,重要的是他们比你敢做、敢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