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地制宜 寻找发展路径

因地制宜 寻找发展路径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寨村地处偏远,全村山区地带广,耕地面积少,不适宜大面积耕种。村里林地面积占全村面积90% 以上,居全县前列,也是绥宁县楠竹资源最丰富的村,楠竹种植面积25 863 亩,人均16 余亩,立竹200 万根。2011年,经过村支两委考察研究和党员群众集思广益,村里得出了“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资源潜力,向3 万余亩竹林要效益”的总体思路。

因地制宜 寻找发展路径

三寨村曾经是绥宁县麻塘乡的落后村和贫困村,村民收入低,普遍贫困。2000年时,三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1 000 元,村党组织队伍人心涣散,部分群众长年上访,村容村貌脏乱差,村级建设一度瘫痪,是名副其实的后进村。为了改变落后面貌,乡党委下大力气进行整顿,以配强村两委班子为抓手,逐步将村里各项工作带入正常轨道

有了得力的村级领导班子,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就有了主心骨。

三寨村地处偏远,全村山区地带广,耕地面积少,不适宜大面积耕种。村里林地面积占全村面积90% 以上,居全县前列,也是绥宁县楠竹资源最丰富的村,楠竹种植面积25 863 亩,人均16 余亩,立竹200 万根。但受交通运输落后、技术不足、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等因素限制,人均面积10 余亩的竹林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白白荒废在山里。(www.xing528.com)

看着漫山遍野的楠竹白白坏在山里,村干部心疼又无奈。砍吧,没有收益,还不如外出打工;不砍,竹子便荒废在了山里,坐拥宝山望洋兴叹。发展楠竹产业,提升楠竹生产效能,是村党组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中之重。2011年,经过村支两委考察研究和党员群众集思广益,村里得出了“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资源潜力,向3 万余亩竹林要效益”的总体思路。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三项具体措施:利用楠竹低改,丰产培育,扩大竹子直径,提高竹笋产量;利用楠竹后期精加工,提升株产价值;修建林道,降低楠竹运输成本

十分喜人的冬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