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日铁压力巨大,被JFE惊慌失措

新日铁压力巨大,被JFE惊慌失措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01年12月两家公司宣布合并比率之后又过了10个月之后的2002年10月1日,由两家企业对等合并而成的新公司JFE控股终于诞生。被JFE赶超的新日铁虽然在第四年又重新夺回了第一的宝座,但JFE在合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了良好的经营势头。那么仅剩下的最后一家住友金属工业,与新日铁或者JFE合并就变成了一个时间问题。

新日铁压力巨大,被JFE惊慌失措

在2001年12月两家公司宣布合并比率之后又过了10个月之后的2002年10月1日,由两家企业对等合并而成的新公司JFE控股终于诞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合并之前两家企业的合计营业利润比新日铁要低,但合并后第一期,也就是2003年3月期的结算中,JFE的营业利润一举超过新日铁,并且将这一优势连续保持了三年。

被JFE赶超的新日铁虽然在第四年又重新夺回了第一的宝座,但JFE在合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了良好的经营势头。不得不说下垣内和江本两位社长拥有非常优秀的经营手腕。投资银行在企业合并后就不会再参与任何实际的经营内容,所以这一切都是经营者的功劳。关于这两家企业合并的具体内容有专门的书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我也就不再赘述,简单来说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NKK+川崎制铁的业绩推移

“不再考虑NKK和川崎制铁以前的事情,所有员工都为JFE的发展竭尽全力”。

两家企业在合并之后,采取了一项非常独特的举措,那就是将两家企业课长以上的干部全部交换,比如将川崎制铁千叶制铁所的所有课长以上干部全都调到NKK京浜制铁所,而NKK京浜制铁所的课长以上干部全都调到千叶制铁所。

当NKK与川崎制铁宣布合并之后,日本除了新日铁之外就还剩下两个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所谓大型钢铁企业,指的是拥有“高炉”,能够利用铁矿石煤炭来生产钢铁的企业。虽然日新制钢也拥有高炉,但因为规模相对较小所以也称不上“大型”,那么符合条件的企业就只剩下两家,分别是住友金属工业和神户制钢。(www.xing528.com)

其中神户制钢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业务都在建筑机械等非钢铁业务领域,因此不会考虑与其他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合并。那么仅剩下的最后一家住友金属工业,与新日铁或者JFE合并就变成了一个时间问题。2001年4月,住友金属工业与三菱综合材料宣布在硅晶圆业务上进行合作,当时高盛担任住友金属工业的顾问,我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和住友金属工业的经营干部们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因为当时正好我也在负责JFE的项目,所以我在工作之余以个人的身份向住友金属工业的干部询问是否有兴趣将JFE的项目变成三家企业的合并。

但住友金属工业方面对我的提议似乎并不感兴趣。当时住友金属工业旗下的鹿岛制铁所生产效率非常高,而且在不锈钢领域拥有很强的竞争力,所以他们可能觉得自己就算不进行合并也一样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且就在JFE宣告成立的2002年10月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世界的钢铁价格迎来了回升。

日本的钢铁行业也终于走出了戈恩带来的阴影,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的雷曼危机再一次使全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低谷,最终住友金属工业于2011年9月宣布与新日铁进行经营合并。当时我已经离开投资银行,对这个项目并不是很熟悉,但现在看来,对住友金属工业来说,或许与JFE进行三家企业合并是比与新日铁合并更好的选择。

新日铁和住友金属工业在合并后谁处于主动地位想必不用我多说了。但如果JFE变成三家企业合并的话,想让三家企业全都“一心一意为新公司努力奋斗”恐怕也很难实现。两家企业能做到的事情,三家企业在一起或许就做不到。对住友金属工业来说,与其在雷曼危机之后被迫与新日铁合并,不如在危机发生之前就防患于未然及时地做好应对。当然,这只是我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提出一点个人意见罢了。

再次强调一下,本书为了尽量营造出临场感,所以会将金额等数字都具体地表示出来,但这些数字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只是作为一种参考或者例子,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情况,希望不要引起大家的误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