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陈振孙:南宋藏书家与官员

陈振孙:南宋藏书家与官员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振孙字伯玉,所居号直斋,浙江安吉梅溪邸阁山人。淳祐四年,由于陈振孙“研精经术,有古典型”,任国子监司业。陈振孙大约卒于景定二年至三年之间。陈振孙生活的南宋,正是印刷刻版兴盛的时代,私人藏书、编制目录,成为当时的风气。陈振孙早年做官时就开始搜集藏书。在《直斋书录解题》中,随处可见陈振孙求书的实例。陈振孙与当时的藏书家相熟。

陈振孙:南宋藏书家与官员

陈振孙字伯玉,所居号直斋,浙江安吉梅溪邸阁山(又名仓山、廪山)人。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起,先后任溧水、鄞县、绍兴教授,江西南城知县。宝庆三年(1227),通判兴化军(今福建莆田)。端平元年(1234),任教于诸王宫学。三年,以朝散大夫出任台州知州兼浙东提举常平茶盐事。嘉熙元年(1237),改任嘉兴知府、浙西提举。淳祐四年(1244),由于陈振孙“研精经术,有古典型”,任国子监司业。淳祐九年(1249),以某部侍郎除宝章阁待制,致仕赠光禄大夫。陈振孙大约卒于景定二年(1261)至三年之间。

陈振孙喜藏书。在兴化时,传录夹漈山(莆田县西北)郑氏、方氏、林氏、吴氏诸家藏书51100余卷。先后从事藏书活动40年,成为当时冠绝东南的大藏书家。仿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致力20年,著《直斋书录解题》56卷。每录一书,写一“解题”,介绍此书卷帙、作者、学术源流、版本流别,并品评其得失。为宋代私家提要目录。原书久佚,今所传乃后人自《永乐大典》辑出。还著有《吴兴人物志》《氏族志》和《书解易解》等。

陈振孙生活南宋,正是印刷刻版兴盛的时代,私人藏书、编制目录,成为当时的风气。陈振孙早年做官时就开始搜集藏书。他所任职的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出版业发达,藏书家也很多。无论在何地任职,他都没有停止对书籍的搜求。在《直斋书录解题》中,随处可见陈振孙求书的实例。如:“《邠志》三卷,唐殿中侍御史凌准宗一撰。邠军即朔方军也。此本从盱江晁氏借录。”(杂史类)“往在鄞学,访同官薛师雍子然,几案间有书一编,大略述三山一郡财计。薛曰:‘外舅陈止斋修《图经》,欲以为财赋一门,后缘卷帙多,不果入。’因借录之,书无标目,以意命之曰《三山财计本末》。及来莆田,为郑寅子敬道之,郑曰:家有何一之《长乐财赋志》,岂此耶?借观之,良是。其间亦微有增损,末又有《安抚司》一卷。并抄录附益为全书。”(典故类)“《九经字样》一卷,……往宰南城出谒,有持故纸鬻于道者,得此书,乃古京本,五代开运丙午所刻也。遂为家藏书籍之最古者。”(经解类广)“《尔雅新义》二十卷,陆佃撰。……顷在南城传写凡十八卷,其曾孙子遹刻于严州为二十卷。”(小学类)“《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明镜图诀》一卷,……曩在麻姑山传录。”(神仙类)“《龙髓经》一卷,《疑龙经》一卷,《辨龙经》一卷,《龙髓别旨》一卷,《九星祖局图》一卷,《五星龙祖》一卷,《二十八禽星图》一卷,以上七种皆无名氏。并前诸家,多吴炎录以见遗。江西有风水之学,往往人能道之。”(形法类)“《雪巢小集》二卷,东鲁林宪景思撰。……余为南城,其子游谒至邑,以家集见示,爱而录之,及守天台,则板行久矣,视所录本稍多。”(诗集类下)“《梁溪易传》九卷、《外篇》十卷,……莆田郑寅子敬从忠定之曾孙得其家藏本,顷倅莆田日,借郑本传录。”(易类)“《后魏国典》三十卷,……此本从莆田刘氏借录。”(杂史类)“《三朝训鉴图》十卷,……顷在莆田,有售此书者,亟求观之,则已为好事者所得,盖当时御府刻本也。卷为一册,凡十事,事为一图,饰以青赤。亟命工传录,凡字大小、行广狭、设色规模,一切从其旧,敛衽铺观,如生庆历、皇祐间,目睹圣作明述之盛也。”(典故类)“《夹淡家传》一卷,所著书目附。莆田郑翁归述其父樵渔仲事迹。樵死时,翁归年八岁,安贫不競,顷佐莆郡时犹识之。”(传记类)“《元和姓纂》十卷,……此书绝无善本,顷在莆田以数本参校,仅得七八,后又得蜀本校之,互有得失,然粗完整矣。”(谱牒类)“《晋阳事迹杂记》十卷,……从莆田李氏借录。”(地理类)“《云笈七疆》一百二十四卷,……顷于莆中传录,才二册,盖略本也。后于平江《天庆道藏》得其全,录之。”(神仙类)“《易林》十六卷,……旧见沙随程迥所记,南渡诸人以《易林》筮国事,多奇验。求之累年,宝庆丁亥始得之莆田。……颇恨多脱误。嘉熙庚子从湖守王寺丞侑借本两相校,十得八九。”(卜筮类)“《集选目录》二卷,……莆田李氏有此书,凡一百卷。力不暇传,姑存其目。”(总集类)“《蔡忠惠集》三十六卷,端明殿学士忠惠莆田蔡襄君谟撰。近世始刻于泉州。王十朋龟龄为之序。余尝官莆,至其居,去城三里。荔子号‘玉堂红’者,正在其处。矮屋欲压头,犹是当时旧物。欧公所撰墓志,石立堂下。真迹及诸公书帖多有存者。”(别集类中)“《武元衡集》一卷,……初用莆田李氏本传录,后以石林叶氏本校,益以六首,及李吉甫唱酬六首。”(诗集类上)“《天台山记》一卷,……余假守临海,就使本道。嘉熙丙申十月,解郡符趋会稽治所,道过之,锐欲往游,会大雪不果,改辕由驿道。至今以为恨。偶见此《记》,录之以寄卧游之意。”(地理类)“《造化权舆》六卷,……余求之久不获,己亥岁从吴门天庆《道藏》中借录。”(杂家类)“《景祐天竺字源》七卷,……仁宗御制序,镂板颁行。吴郡虎丘寺有赐本如新,己亥借录。”(释氏类)“《皇祐新乐图记》三卷,刊板颁之天下。虎丘寺有本,当时所颁藏之名山者也。其末志颁降岁月,实皇祐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用苏州观察使印,长贰押字。余平生每见承平故物,未尝不起敬,因录藏之,一切依元本摹写,不少异。”(音乐类)“《龙图阁瑞物宝目》《六阁书籍图画目》共一卷。已上平江虎丘寺御书阁有原颁降印本,传写得之。”(目录类)从上面所摘录的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中的自述,我们可以了解到,陈振孙藏书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靠传抄得来的。他于任职之地或所到之处,随时随地都在搜集书籍。他得书的地区有:鄞县、南城、盱江、麻姑山、平江、吴郡、莆田等;书籍的来源有私人所藏,如盱江晁氏,江西吴氏,莆田李氏、郑氏、刘氏,鄞县同官范氏,著书者之后人等。还有的书籍是录自道观、寺庙以及其他处所。我们从中可以了解陈振孙求书之勤,同时也看到,南宋时期,我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私人藏书很普遍,印刷出版业的确很繁荣。陈振孙与当时的藏书家相熟。他在许多地方都传抄书籍,但是他得书最集中的地点是在福建莆田,他在莆田作了大约十年的地方官。宋人周密说:“近年唯直斋陈氏书最多。盖尝仕于莆,传录夹溪郑氏、方氏、林氏、吴氏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且仿《读书志》作《解题》,极其精详。”(《齐东野语》卷十二)元人袁桷说陈振孙,“其家藏书冠东南”(《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六)。其藏书之富,在当时和以后,都很有影响。(www.xing528.com)

陈振孙有丰富的私人藏书,其数量为五万一千一百八十余卷,比南宋时期政府藏书目《中兴馆阁书目》的收书量44486卷多出六千六百九十余卷。《中兴馆阁书目》加上《续书目》著录的藏书14943卷,两者的总和,也不过比陈振孙的藏书量多8249卷。陈振孙以个人之力搜集的私人藏书,在数量上已可与政府藏书相抗衡,这说明了宋代私人藏书的新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