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年来西部地区工业化变化比较

20年来西部地区工业化变化比较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取东、西部各省份每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地区生产总值,通过加总和进一步处理得到1999—2017年衡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水平的指标,并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对西部大开发20年以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讨论与分析。

20年来西部地区工业化变化比较

图9 1999—2017东西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增速比较

根据本文建立的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四个指标为地区工业化水平,本文对其取第二产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作为地区工业化水平的代表指标。取东、西部各省份每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地区生产总值,通过加总和进一步处理得到1999—2017年衡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水平的指标,并通过对该指标的分析对西部大开发20年以来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讨论与分析。

由图10可以看出,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20年里,东、西部的工业化指数存在差距逐渐减少的趋势,并在2017年得到了趋同的工业化指数,这说明西部大开发对西部产业结构产生了正面影响,缩小了东、西部产业结构的差距,对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正面影响。

图10 1999—2017东西部地区工业化指数比较(www.xing528.com)

根据图10,可以看到东、西部的工业化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可知,这样的发展趋势代表东、西部的社会生产力在不断提高,且于近年均进入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二阶段;同时可以得到东部地区工业化指数的峰值出现在2006年,早于西部地区峰值的出现点2011年,这说明东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度在西部大开发初期是早于西部的;而由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推进,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二者产生了两个工业化指数相同的交点,第一个交点为2010年,但此时东部的第二产业占比呈下降趋势,即东部处于经济主体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第一阶段,而西部的第二产业占比仍呈上升态势,即西部仍处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第一阶段,由于各自所在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第一个工业化指数相同的交点不具备现实意义,而在第二个交点,即2017年,东、西部地区均处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第二阶段,此时可以认为东西部的工业化指数是趋同的,即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20年后,东、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指数产生趋同,表明西部大开发对缩小东、西部差距起到了正面影响。

总而言之,在进行西部大开发的20年里,首先,东、西部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西部大开发对东、西部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三次产业的结构优化起到了正面影响。其次,从产业结构角度而言,西部大开发对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区域发展同样起到了正面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