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生产力运动的实现形式

服务:生产力运动的实现形式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社会分工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三大流动,即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实际都是以相互交往、互相服务为动力来运行的。用这个发现来观察社会经济活动和一切社会行为,不难看出服务是社会乃至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实现形式,是人们之间各种交往关系中最基本、最本质的联系。

服务:生产力运动的实现形式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进的历史过程。至今已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五种社会形态。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在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发生了三次大分工,形成了三次产业,划分为三大劳动部门,即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因此,交换成为必然的社会经济过程,分配和消费也由此得到实现。这是迄今为止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所揭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诚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然而,这仅仅只是我们观察社会经济发展史的一个角度,即从物本经济学角度或传统政治经济学角度,把物质财富的生产与分配作为研究对象时所观察到的普遍规律。如果从人本经济学的角度观察,我们将从上述过程中发现人类社会演进中最本源的东西并产生认识上新的飞跃,那就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自身交往的规律和运行法则——服务及其规律。可以从两条线索来思考。

(一)人与经济活动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需求,同时为满足需求产生了经济活动。经济活动不仅因人始,且以人展开。在生产要素中,劳动者是能动的、主观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始终加入其中,并按人的意志进行组织,使再生产过程有目的地进行下去;流通过程,更是人的杰作,他们因而创造了市场;生产劳动的回报——产品,是人们分配的对象,基此导致了人们的消费活动。所谓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环节,正展示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在这里,作为经济活动参加者,人是主体。斯密以“经济人范畴概括了这一经济事实,根据每个人居于经济活动的不同位置,他可能是劳动者、管理者、计划者等,但同时都是消费者。社会经济活动无论理性怎样走偏,总是以人为归宿。

(二)经济活动与人(www.xing528.com)

人类又是在经济活动中不断地发展自身、完善自身的。正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的基本实践生产活动,一方面发展了人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又丰富了人的社会属性。可以说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古老的判断,在当今世界变得更加耀眼、更加丰富、更加不可或缺,日益为现时的仁人志士重新推崇。作为尺度,它将使经济发展与增长富于人性,它将使一切经济活动以人为准则,从而使经济活动重新作为人类自身的活动。鉴此,可以说经济学原本就是关于人与经济活动的科学,抑或经济学本应是以人为元本,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心来展开理论研究的人本经济学。

上述两条线索,为分析社会生产活动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由此可以发现,是社会生产细分及劳动岗位差异一步一步推动社会生产力走向高级化,这是一个永续过程。在社会分工条件下,由于社会生产细分和岗位差异,任何一种产业、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劳动者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而只能处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状态。因此,相互交往成为产业与产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社会成员之间普遍存在、永无止境的联系形式,并最终表现在劳动者相互之间的交往上。这种联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维系着社会的运行,一刻也不能停止。那么,相互交往如何进行呢?它有规律可循吗?回答是肯定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的人际交往都必须贯彻公平原则,这是交往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规律,是不可背离的。因此,社会分工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三大流动,即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实际都是以相互交往、互相服务为动力来运行的。相互交往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互相服务的过程,并且都必须遵循公平原则进行,按对等法则办事。这就决定了社会生产中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劳动者之间的交往关系,本质上就是一个互相服务的关系或过程。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服务这一事物的两个最本质的特征:第一,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事物(或过程);第二,它的运动必须遵循公平、对等、互惠的原则,否则它便不能续存。因此,服务的原始含义可定义为:服务是人们相互间依据公平互惠原则向对方提供利益和效用的交往形式。这便是服务理念的核心和本原。用这个发现来观察社会经济活动和一切社会行为,不难看出服务是社会乃至于整个社会生活的实现形式,是人们之间各种交往关系中最基本、最本质的联系。没有服务,不可能有现实的生产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服务就是社会生产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