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从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提炼出来的,对于科学、正确地设计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保障作用。在“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中,已经体现了一些重要的原则。此外,还有一些在组织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所以,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合理地确定管理跨度和层次。精干高效是衡量组织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原则,是指从原理、经验中产生的,指导人们行为、保证行为结果的准则。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从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提炼出来的,对于科学、正确地设计组织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保障作用。在“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中,已经体现了一些重要的原则。例如,目标、任务原则,分工、协作原则,责权一致原则等。此外,还有一些在组织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要求。为了保证政令统一、畅通,使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得以贯彻、落实、执行,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成员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指挥和命令。这样,在上下级之间就会形成一条“指挥链”。上级的命令可以从上到下逐级下达;下级的情况也可以由下至上逐级上报。另外,这一原则还可以防止越级指挥、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等问题,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跨度层次原则

跨度层次原则指出,由于管理人员的精力、能力、知识、经验、时间等方面的局限,决定了他直接领导的下级人员数量是有限的。这一人员数量,在管理学中称为管理跨度(又称管理幅度、管理宽度)。管理跨度又直接决定了管理的层次和管理人员的数量。显然,当员工数量一定时,管理跨度越小,管理层次、管理人员就越多;反之,管理跨度越大,管理层次、管理人员就越少。所以,在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合理地确定管理跨度和层次。跨度太小、层次太多,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就会增多,信息传递时间必然延长,信息也容易出现失真、损失;跨度太大、层次太少则无法保证有效地领导和控制。

(三)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为了确保企业最高领导层有充裕的时间集中精力解决好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向等重大问题,充分发挥下级的聪明才干、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提高企业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组织设计时,就必须坚持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把该集中的权力集中起来,该下放的权力分给下级;避免领导陷入繁琐的事务之中,顾此失彼,克服命令主义、文牍主义以及下级在工作中的惰性等思想。

(四)均衡原则(www.xing528.com)

均衡原则要求同一级机构、人员之间的职责、职权、工作量等应大致均衡,不宜偏重、偏大、偏多或偏轻、偏小、偏少,在奖惩方面亦应制定统一标准。苦乐不均、忙闲不等,特别是能者多劳,多劳不多得等会影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五)精干高效原则

在保证完成企业目标所要求的各项业务工作的前提下,要精兵简政,尽可能简化组织结构、尽可能减少组织层次、尽可能精干组织成员,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才能、潜力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机构臃肿、层次繁多、人浮于事,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办事拖拉,导致效率低下。精干高效是衡量组织结构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志。

(六)检查部门相对独立原则

要使检查部门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让其相对独立,绝不可隶属于被检查的业务部门。这样,可以从组织体制上解除检查人员的顾虑,避免本位主义的“偏心”。

(七)弹性原则

一般来讲,组织结构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对其所做的任何调整都会或多或少地增加成本、影响正常的业务活动,但是,组织结构作为开放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把环境的输入(如原材料等)转化为输出(如产品等)作用于环境,也就是说,企业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保持协调一致,组织结构必须具有弹性。组织中的机构部门、工作职责和人员职责要能够随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适应性的动态调整。特别是当组织结构无法适应环境的要求,处于效率低下、僵化失灵、危及生存的状态时,组织结构必须进行调整甚至变革,非如此不能带来生机和活力。此外,采取成立工作小组的方法解决一些临时性变化和要求所带来的问题,是增强组织结构弹性、保持组织结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