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海水贝类进出口贸易的历程与现状

世界海水贝类进出口贸易的历程与现状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27世界海水贝类进出口总量、总额变动趋势世界海水贝类出口量基本呈持续增长状态,出口数量持续少于同期进口量。接下来分析1976—2018年世界海水贝类进出口均价的变动趋势,从价格角度来分析世界海水贝类国际贸易的演变过程。世界海水贝类进口均价呈曲折上升趋势,进口均价经历了几次上升和回落过程。

世界海水贝类进出口贸易的历程与现状

本章第二节从生产的角度,分别分析了1950年以来世界海水贝类总产量和各主要物种组产量的变动情况,并分析中国在世界海水贝类贸易中的地位。本部分将简要回顾1976年以来世界海水贝类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过程,分析选定年份各主要物种组出口量在其产量中所占比重,阐述影响海水贝类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旨在系统把握1976年以来世界海水贝类进出口贸易动态演变过程,并简要分析主要因素的演变过程。这里所说的“世界”是一个总称,指向FAO报告其海水贝类进出口贸易数据的所有国家(地区),但不包括中国[4]

(一)世界海水贝类国际贸易总体变动趋势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口量总体呈持续增加趋势(见图1−27),1976年进口总量为17.91万吨,1998年突破50万吨,2006年突破60万吨,2012年突破70万吨,2017年突破80万吨(进口总量80.83万吨,达到历史最高值),2018年下降至78.03万吨。总体来看,1976—2018年,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口量年均增加1.4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57%。进口额变动趋势延续了进口量的增长趋势,1976—1984年,1985—2000年、2001—2018年这3个时期内进口额增加逐渐加快,进口额年均增长量分别为0.22亿美元、0.94亿美元、1.37亿美元。具体来看,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口额1976年为2.03亿美元,1989年突破10亿美元,2004年突破20亿美元,2010年突破30亿美元,2013年突破40亿美元,此后除2014年(42.62亿美元)外,其他几个年份进口额相对稳定地保持在40亿~41亿美元之间。1976—2018年,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口额年均增加0.9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38%。

图1−27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出口总量、总额变动趋势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量基本呈持续增长状态,出口数量持续少于同期进口量。1976年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量为12.38万吨,分别于2004年突破50万吨,2013年突破60万吨,2017年突破70万吨,2018年为73.97万吨。1976—2018年期间,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量年均增加1.47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35%。出口额同样持续少于同期进口额,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2001—2018年后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额增长进一步加快,1976—2000年和2001—2018年两个时期内出口额年均增长量分别为0.59亿美元、1.34亿美元。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额1976年为1.69亿美元,1988年突破10亿美元,2004年突破20亿美元,2011年突破30亿美元,201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39.39亿美元,2018年出口额为38.44亿美元。1976—2018年,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额年均增加0.8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72%。

以10年为期将1979—2018年分成4个时期,计算出不同时期的增长量和增长率(见表1−33),用以考察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出口总量、总额增长情况。进口总量在几个时期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1989—1998年和2009—2018年增长量最为明显,分别实现增长量18.13万吨(增幅为54.36%)和20.55万吨(增幅为35.75%)。1976—2018年进口总量增长量为60.12万吨。进口总额变动趋势有所不同,1999—2008年、2009—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增长值分别达到了10.66亿美元(增幅为61.68%)和13.13亿美元(增幅为48.14%)。1976—2018年进口总额增加量为38.38亿美元。

出口量在1979—1988年和2009—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分别达到了16.51万吨(增幅为114.47%)和25.19万吨(增幅为51.64%)。1976—2018年出口总量增长量为61.60万吨,略高于同期进口量增长。出口额在1999—2008年和2009—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增长值分别为10.00亿美元(增幅为67.29%)和14.56亿美元(增幅为60.97%),均高于同期进口总额增长。1976—2018年出口总额增加量为36.74亿美元,低于同期进口总额增长。

表1−33 不同时期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出口总量、进出口总额增长情况 单位:万吨,亿美元,%

续表

选定年份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量在总产量中占比情况如表1−34所示。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量在总产量中占比逐年呈递增状态,1976年占比仅为4.47%,到2000年已经突破10%,占比达到10.88%,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7.52%,接近1976年的4倍。

表1−34 选定年份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量在总产量中占比 单位:万吨,%

(二)世界海水贝类国际贸易价格变动趋势

价格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国际贸易走势的一个主要指标。接下来分析1976—2018年世界海水贝类进出口均价的变动趋势,从价格角度来分析世界海水贝类国际贸易的演变过程。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口均价呈曲折上升趋势(见图1−28),进口均价经历了几次上升和回落过程。1976—1985年,进口均价从1976年的0.11万美元/吨增加到1981年的0.21万美元/吨,1982年以后有所下滑,但幅度较小,1985年进口均价为0.18万美元/吨,和1982年持平。总体来看,除1981年以外,1976—1985年这段时期进口均价基本在0.20万美元/吨以下。1986—2004年,进口均价由1986年的0.21万美元/吨增加到1994年的0.38万美元/吨,之后一直到2004年,再次出现小波动,1988年下降至0.31万美元/吨,2000年回升至0.35万美元/吨,2001年下降至0.32万美元/吨,之后一直到2004年,进口均价持续增加,达到0.37万美元/吨。1986—2004年这段时期进口均价在0.21万美元/吨与0.38万美元/吨之间,除1986年、1987年外,其余年份都在0.30万美元/吨以上。2005—2018年期间,2005年进口均价为0.42万美元/吨,2014年增加至0.56万美元/吨,这个时期内总体呈增长趋势,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值0.57万美元/吨。2015年以后进口均价又有所回落,2018年进口均价为0.52万美元/吨。2005—2018年,进口均价在0.42万美元/吨与0.57万美元/吨之间,除2005年、2006年、2007年、2009年以外,其余年份进口均价均保持在0.50万美元/吨以上。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出口均价变动趋势和同期进口均价变动趋势非常相似,其间同样出现了几次上升与回落,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1976—1981年出口均价呈增加趋势,由0.14万美元/吨(1976年)上升到0.23万美元/吨(1981年)。之后一路下降至1984年的0.17万美元/吨。1985—1994年,除1990年和1992年(这两年出口均价均为0.35万美元/吨)外,其余年份出口均价持续增加,由0.18万美元/吨(1985年)增加至0.50万美元/吨(1994年),之后几年一直到2002年,出口均价下降趋势明显,2002年降至0.33万美元/吨。2003—2014年,出口均价又开始回暖,2014年达到历史最高值0.61万美元/吨。最近几年开始下滑,2018年降至0.52万美元/吨,和同期进口均价持平。

图1−28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进出口均价变动趋势

(三)世界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国际贸易变动趋势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进出口量、进出口额变动趋势如图1−29所示。

世界(不含中国)牡蛎进口量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出现小幅下降,1976—2018年期间整体呈增长状态。1976年进口量为1.70万吨,2005年进口量为5.92万吨,同比增长16.31%,2014年牡蛎进口量超过6万吨,2016年超过7万吨,2018年世界(不含中国)牡蛎进口量为7.12万吨,同比下降2.92%。总体来看,1976—2018年世界(不含中国)牡蛎进口量年均增加0.1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47%。进口额方面,世界(不含中国)牡蛎进口额基本呈增长态势,尤其在进入21世纪后,进口额明显增加。1976年牡蛎进口额为0.34亿美元,1995年增加至2.05亿美元,1996年(1.77亿美元)、1997年(1.48亿美元)两年连续下滑,之后又经历了一次小幅波动,2003年以后进口额开始快速增加,2010年超过3亿美元,2014年超过4亿美元,2018年牡蛎进口额4.42亿美元。1976—2018年,世界(不含中国)牡蛎进口额年均增加0.1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30%。世界(不含中国)牡蛎出口量在1976—1996年落后于同期进口量,但在此之后,全面领先于同期进口量,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出口量总体呈持续增长状态。1976年出口量为1.22万吨,2004年超过6万吨,2007年超过7万吨,2014年超过8万吨,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超过9万吨、11万吨和12万吨,2018年出口量为12.11万吨。1976—2018年世界(不含中国)牡蛎出口量年均增加0.2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5.61%,均高于同期进口量的同类指标值。出口额方面,世界(不含中国)牡蛎出口额变动趋势延续了同期出口量的变动趋势,总体呈持续增加态势,1976年出口额为0.32亿美元,2011年超过3亿美元,2014年超过4亿美元,2017超过5亿美元,2018年出口额为5.31亿美元,高于同期进口额。1976—2018年期间,世界(不含中国)牡蛎出口额年均增加0.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6.92%,均高于同期进口额。

蛤类进口量呈波浪形增长趋势。1976年进口量为5.83万吨,1979年增长极为明显,1979年进口量为12.78万吨,同比增长96.65%,1984年下降至3.74万吨。1985—1995年持续增加,由4.13万吨增加至20.18万吨,1996—2008年期间呈下降趋势,2008年下降至12.96万吨,2009—2018年反弹明显,2017年增加至历史最高值28.56万吨,2018年下降至27.75万吨。1976—2018年,蛤类进口量年均增加0.52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79%。蛤类进口额在1976—1985年呈小幅波动状态,1976年蛤类进口额为0.25亿美元,1979年增加至0.59亿美元,1985年波动至0.34亿美元。在接下来的10年里蛤类进口额呈快速增加状态,由1986年的1.00亿美元增加至1995年的3.54亿美元。1996—2010年,蛤类进口额增加不明显,在2.84亿美元至3.74亿美元之间浮动,平均值为3.20亿美元。2011年突破4亿美元,2018年增加至8.32亿美元。1976—2018年蛤类进口额年均增加0.1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72%。1976—2018年,除1988年以外,蛤类出口量均少于同期进口量。蛤类出口量变动趋势较为明显,1976年蛤类出口量为0.90万吨,1988年增长极为显著,出口量为10.24万吨,同比增长189.46%,之后经历两个波谷,分别在1993年(出口量为5.26万吨)和2007年(出口量为4.46万吨),波峰在2001年(出口量为11.07万吨),2008—2018年呈增长趋势,201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2.19万吨,2018年蛤类出口量为11.93万吨。1976—2018年,蛤类出口量年均增加0.26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35%。蛤类出口额在1976—1988年持续增加,1976年出口额为0.12亿美元,1988年增加尤其明显,当年进口额达到3.68亿美元,同比增长217.40%。1989—2011年蛤类出口额增长不明显,在2.47亿美元至3.33亿美元之间波动,平均值为2.88亿美元。2012—2018年出口额增加十分显著,2012年突破5亿美元,2018年增长至6.99亿美元。1976—2018年蛤类出口额年均增加0.1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0.16%。

扇贝进口量在1976—2011年基本保持了持续增加的趋势,1976年进口量为1.88万吨,2004年突破10万吨(10.46万吨),2011年增长至13.43万吨。2012年出现短暂下滑后,2013年反弹至13.49万吨,之后持续下降,2018年已经降至10.33万吨。1976—2018年扇贝进口量年均增加0.2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14%。1976—1997年扇贝进口额持续增长,1976年进口额为0.67亿美元,1997年增加至7.25亿美元。经过短暂的下滑后,2001年降至5.51亿美元。2002—2014年持续增加,2005年突破10亿美元,2014年增加至17.22亿美元。之后持续下滑,2018年下降至13.59亿美元。1976—2018年扇贝进口额年均增加0.3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7.44%。1976—2015年扇贝出口量持续增加,1976年出口量为1.08万吨,2010年突破10万吨(10.60万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4.52万吨,2018年为13.18万吨。扇贝出口量在绝多大数年份是少于同期进口量的,但2015年以后反超1976—2018年扇贝出口量年均增加0.2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14%,均高于同期进口量的同类指标值。扇贝出口额在1976—2016年基本保持持续增加的趋势,1976年出口额为0.49亿美元,2011年突破11亿美元(11.95亿美元),2014年突破15亿美元(15.05亿美元),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值15.06亿美元,2017年、2018年连续下滑,2018年为12.14亿美元。1976—2018年扇贝出口额持续低于同期进口额,扇贝出口额年均增加0.2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7.94%。(www.xing528.com)

贻贝进口量整体保持了持续增加趋势,虽然中间有所波动,但幅度很小。1976年贻贝进口量为7.71万吨,分别于1982年、1998年、2016年突破10万吨、20万吨、30万吨,2018年进口量为30.77万吨。1976—2018年贻贝进口量年均增加0.55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35%。进口额延续了增加趋势,1976年贻贝进口额为0.25亿美元,2004年突破5亿美元,2018年进口额为8.39亿美元。1976—2018年贻贝进口额年均增加0.1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75%。贻贝出口量延续了持续增长趋势,多数年份里高于同期进口量,1976年出口量为8.33万吨,分别于1982年、1997年、2011年突破10万吨、20万吨、30万吨,201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36.45万吨,2018年降至34.98万吨。1976—2018年,贻贝进口量年均增加0.6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48%。出口额同样保持了持续增长趋势,除极个别年份外,贻贝出口额通常高于同期进口额,1976年出口额为0.34亿美元,2004年突破5亿美元,2017年、2018年出口额均为9.32亿美元。1976—2018年,贻贝出口额年均增加0.2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8.17%。

鲍螺进口量较少,除2018年外,其余年份里鲍螺年进口量保持在2万吨以下,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06万吨,1976—2018年鲍螺进口量年均增加0.0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30%。进口额增加趋势较为明显,1976年鲍螺进口额为0.52亿美元,2011年突破5亿美元,2018年进口额增长至5.68亿美元,1976—2018年鲍螺进口额年均增加0.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84%。鲍螺出口量也不高,无明显增长趋势,1985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24万吨,2018年为1.77万吨。1976—2018年鲍螺出口量年均增加0.02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76%。出口额增加趋势明显,由1976年的0.42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4.67亿美元,年均增加0.1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5.93%。

图1−29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进出口量、进出口额变动趋势

下面分析不同时期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进出口量、进出口额增长情况。以10年为一期,将1979—2018年分成4个时期,计算不同时期的进出口量、进出口额增长量与增长率(见表1−35)。牡蛎进口量在1999—2008年期间出现负增长,当期下降0.07万吨,2009—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实现增长量2.00万吨,增长率为39.05%。进口额在不同时期都有增长,2009—2018年增长最为显著,实现增值1.93亿美元,增长率为77.66%,均为4个时期内最高。每个时期的出口量较上个时期均实现增长,2009—2018年增长量最大,达到5.18万吨。出口额变动趋势延续了出口量的变动趋势,2009—2018年增值最大,达到2.75亿美元。

蛤类进口量在1979—1988年、1999—2008年期间出现负增长,期内分别下降2.75万吨(降幅为21.54%)和5.03万吨(降幅为27.95%),另外两个时期内均实现正增长,2009—2018年最为明显,增长量达到了14.24万吨,增幅为105.40%。进口额在4个时期均为正增长,1979—1988年、1999—2008年进口量负增长的两个时期分别实现进口额增值1.26亿美元、0.01亿美元,2009—2018年增值最大,达到5.23亿美元。出口量在1999—2008年负增长,当期下降为4.64万吨,减幅为46.88%,其余时期为正增长,1979—1988年增长8.69万吨,增幅为559.20%,均为4个时期内最高,2009—2018年实现增量6.79万吨,增幅为132.13%。出口额的变动趋势有所不同,在1989—1998年出现负增长,当期下降0.59亿美元,其余年份里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2009—2018实现增长额3.29亿美元,为4个时期内最高。

扇贝进口量在前3个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每个时期内较上个时期均有所增加,1999—2008年进口量增长最多,达到4.49万吨,2009—2018年期间首次负增长,期末较起初下降2.12万吨,减幅为17.03%。出口量在4个时期内均有增长,1999—2008年、2009—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分别实现增量3.79万吨和3.65万吨。出口额的变动趋势延续了同期出口量的增长趋势,1999—2008年、2009—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分别实现增值4.41亿美元和3.29亿美元。

贻贝进口量在4个时期内均有所增长,1989—1998年增量最大,达到了8.79万吨,进口额增值有所差异,1999—2008年增值最大,达到4.33亿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额在4个时期里均有所增长,出口量在2009—2018年期间增量最大,达到9.52万吨,1989—1998年增长也较为显著,当期实现增量8.48万吨。出口额在1999—2008年增值最大,达到4.18亿美元。

鲍螺进口量在最初的两个时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979—1988年、1989—1998年分别下降0.23万吨和0.02万吨,在随后的两个时期内反弹明显,2009—2018年增长最为明显,当期实现增量0.98万吨,增幅为90.80%。进口额仅在1989—1998年期间出现负增长,期内下降0.10亿美元,降幅为4.32%,2009—2018年期间增长最为显著,实现增值2.03亿美元。出口量在1979—1988年、1999—2008年负增长,期内分别下降0.13万吨和0.22万吨,1989—1998年期间出口量最大,当期实现增量0.15万吨。而出口额仅在1989—1998年期间负增长,期末较期初下降0.05亿美元,其余时期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增值最大的时期在2009—2018年,当期实现1.58亿美元增长额。

表1−35 不同时期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进出口量、进出口额情况 单位:万吨,亿美元,%

续表

下面分析选定年份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出口量在各自产量中占比情况(见表1−36)。牡蛎出口量占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年增加,1976年出口量占比为1.35%,2015年已经接近10%,2018年出口量占比达到12.09%。几个选定年份里,蛤类出口量占比在前半程持续增加,由1976年的1.09%增加到1990年的5.96%,1995年有小幅下降,降至5.28%,2000年增加至9.28%,2005年再次下滑至5.65%,之后的几个年份持续增加,2018年增长至15.50%。选定年份里,除1995年和2018年以外,扇贝出口量占比在其余年份均持续增加,2015年达到16.96%,2018年降至13.73%。贻贝出口量占比是目前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几个物种组里最高的,占比在选定年份均保持了在两位数以上,并且增长趋势较为明显,2015年达到28.35%,2018年下降至27.04%。鲍螺出口量在逐年增加,但占比有所波动,最初几个年份出口量占比较高,例如1980年和1985年出口量占比高达20.46%和21.72%。20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有所波动,但变动趋势不大,在8.70%~10.40%之间浮动,2018年鲍螺出口量占比为8.97%。

表1−36 选定年份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出口量在各自产量中占比 单位:万吨,%

(四)世界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国际贸易价格变动趋势

一种商品的价格能够从一个角度反映其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供求变化。下面将考察世界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进出口价格的变动趋势(见图1−30),以便把握其在不同经济体中的供求关系及其变动情形。总体来看,世界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的价格波动与世界海水贝类整体价格波动一致,都表现出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但是不同物种组之间价格波动的幅度和频率有所不同,进出口价格的相似度也不同,这些都是由不同物种组在国际贸易中的自身特征决定的,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

世界(不含中国)牡蛎进口均价总体呈波浪形上升趋势,1976年牡蛎进口均价为0.20万美元/吨,1980年上涨至0.36万美元/吨,1985年下降至0.27万美元/吨,之后持续上涨,1995年上涨至0.60万美元/吨,1996年以后下滑明显,2002年降至0.34万美元/吨。2003—2013年上升趋势明显,2003年增长至历史最高的0.66万美元/吨。最近的几年里又保持了小幅增长,2018年牡蛎均价为0.62万美元/吨,同比增长8.67%。1976—2018年期间,绝大多数年份里出口均价低于同期进口均价,并且差距有加大趋势,牡蛎出口均价变动幅度较大,无明显的增长趋势。快速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中期这段时期,其余年份里出口均价稳定,有小幅波动。1976年牡蛎出口均价为0.26万美元/吨,1995年达到历史最高值0.54万美元/吨,1997—2009年牡蛎出口均价较为稳定,在0.36万美元/吨~0.39万美元/吨之间浮动,平均均价0.36万美元/吨。2010年以后牡蛎进口均价有下滑趋势,保持在0.43万美元/吨以上,2018年为0.44万美元/吨。

蛤类进口均价在1976—1986年期间上涨较为快速,1976年为0.04万美元/吨,1986年超过0.10万美元/吨(0.11万美元/吨)。1987—2004年期间蛤类进口均价相对稳定,保持在0.16万美元/吨~0.19万美元/吨之间,平均均价为0.17万美元/吨。2005—2018年保持了上升态势,一直在0.20万美元/吨以上,2018年首次达到0.30万美元/吨。蛤类出口均价持续高于同期进口均价,波动较大,1976—1994年呈上升趋势,由1976年的0.13万美元/吨增长至1994年的0.50万美元/吨,之后一直到2008年出现一个波谷,最低点是2001年的0.26万美元/吨,2008年蛤类出口均价达到历史最高值0.63万美元/吨,2009—2018年有所波动,但幅度不大,在0.52万美元/吨~0.61万美元/吨之间浮动,平均均价为0.57万美元/吨,2018年出口均价为0.59万美元/吨。

扇贝进口均价呈波浪形增长趋势。1976—1992年期间呈上涨趋势,由0.35万美元/吨上涨至1.14万美元/吨,之后下滑明显,2004年跌至0.71万美元/吨。2005年以后保持在0.92万美元/吨以上,呈上涨趋势,2010年以后扇贝进口均价保持在1万美元/吨以上,2016年涨至历史最高的1.42万美元/吨,2018年下降至1.32万美元/吨。出口均价快速上升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1976年扇贝出口均价为0.45万美元/吨,1985年为0.81万美元/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扇贝出口均价有所起伏,一直到21世纪以后才迎来了缓慢上升,2011年以后,除2018年外,其余年份扇贝出口均价持续在1万美元/吨以上,2017年涨至历史最高值1.22万美元/吨,2018年下降至0.92万美元/吨,低于同期进口均价。

图1−30 世界(不含中国)海水贝类主要物种组进出口均价变动趋势

贻贝进口均价在1976—2008年上升十分明显,由1976年的0.03万美元/吨增长到2008年的0.29万美元/吨,此后的10年里,增长趋势不明显,在0.24万美元/吨~0.30万美元/吨之间浮动,平均均价为0.27万美元/吨,和2018年的进口均价一致。贻贝出口均价和同期进口均价非常相近,变动趋势相似,主要增长时期同样在1976—2008年,由0.04万美元/吨上涨至0.28万美元/吨,2014年较为突出,涨至历史最高值0.31万美元/吨;2009—2018年出口均价在0.24万美元/吨~0.31万美元/吨之间,平均均价为0.26万美元/吨,2018年贻贝出口均价为0.27万美元/吨,和同期进口均价一致。

鲍螺进出口均价非常高,进口均价在1976—1994年期间快速上涨,由0.66万美元/吨上涨至2.79万美元/吨,之后波动较大,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值3.96万美元/吨,峰值过后持续下滑,2018年降至2.75万美元/吨。出口均价变动趋势基本延续了同期进口均价的变动趋势,由1976年的0.49万美元/吨上涨至1993年的2.52万美元/吨,之后变动趋势明显,于2013年达到峰值3.12万美元/吨,2018年鲍螺出口均价为2.64万美元/吨。需要指出的是,除2006年和2007年外,其余年份里鲍螺出口均价均低于同期进口均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