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典型特征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典型特征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受制于我国特定的所有制关系,转型期我国劳动关系还是呈现出独有的一些特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上只存在公有制的劳动关系。中国现实的劳动关系正处于过渡时期的新旧交替状态。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典型特征

在不同的经济制度和体制下,劳动关系呈现的特征大不相同。在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因社会分工的调整和产权的变动,我国的劳动关系正从自发无序的状态向自觉有序的轨道转变。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劳动关系也正在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发展。但受制于我国特定的所有制关系,转型期我国劳动关系还是呈现出独有的一些特点。具体表现为:

第一,形成了新型的三方利益格局。

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关系中三方在各自的地位、身份以及相互之间形成的权利、利益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一般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只具备一种身份,那就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宏观调控和监督企业劳动关系。而在我国,政府则具备双重身份,不仅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劳动关系进行宏观调控,又是国有企业的产权所有者,享有股东的权利,但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依法对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对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经营者以保障和增加投资者的权益为主要责任,对生产经营全权负责,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因此经营者和投资者形成统一利益集团,构成劳动关系的一方,即劳动力的需求主体;而劳动者则作为劳动主体构成劳动关系的另一方。在私有制下的市场经济中,工人只有雇佣劳动者一种身份,无法成为企业的主人,雇主作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才是企业的主人。而我国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中,职工被赋予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国有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国家和国有企业的主人,另一方面,因社会分工的不同,相对于国有生产资料代表和企业经营者来说,企业员工又具有劳动者身份。所以,职工的利益中不仅包含作为主人翁的地位和政治民主权利,还包含作为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和相关经济利益,这两者在内部是统一存在的。

第二,劳动关系类型多样化、复杂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制约和决定着劳动关系的本质和内容。有怎样的所有制关系就有怎样的劳动关系,但劳动关系的性质特点、矛盾表现及调节手段,则被经济体制的性质直接影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基本上只存在公有制的劳动关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后,我国经济所有制由原先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转变,形成了多元化经济,其中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等;相对应地,在分配方式上,也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系。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以及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必然会引起劳动关系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而在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地位、权益、作用、状况是有区别的,处理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手段、方式也存在差异。从类型转换角度分析,中国的劳动关系经历了利益一体型、利益协调型两个阶段。利益一体属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化和政治化的劳动关系类型,利益协调则出现在市场经济下,利益一体型通过利益分化向利益协调型演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种变化还只是一种趋向。中国现实的劳动关系正处于过渡时期的新旧交替状态。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劳动关系特点与表现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中国企业劳动关系没有经过发达国家市场化演变就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时代,雇员方式多元化特点更加明显,传统与现代、规范与失范交织,例如民营企业普遍出现的非传统雇佣方式与个体劳动关系。多元化劳动关系格局复杂、松散和难以管理,劳动关系运行呈现不确定性与高风险。

第三,劳动关系规范的合同化。(www.xing528.com)

以1995年我国《劳动法》的实施为标志,企业开始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关系上完成了从国家用工(固定工)向企业用工(合同制)转变的任务,但是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经济体制影响,职工的思想观念并未与劳动合同的签订同步彻底转变,而是经过多年的磨合,有个渐进的认识过程,从目前情况看,劳动合同制度已逐渐深入人心,劳动关系基本进入了以《劳动法》规范调整的轨道,形成了以劳动合同确定权利义务并遵守履行的劳动关系新机制。

改革过程中,随着所有制形式和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来规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和约束劳动关系双方的用工行为和劳动行为,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关系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通过劳动合同的签订,一方面使劳动者拥有了劳动的凭证,使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劳动合同的约束,使劳动者的劳动行为有了更为科学和规范的标准,保证了劳动者按照企业的要求科学生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劳动关系的合同化对于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利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劳动关系的灵活化趋势凸显[11]

随着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到来,由于生产组织方式、企业边界、技术进步、管理与组织创新等发生变化,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劳动关系也由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下的相对稳定的雇佣关系,正在向互联网经济下的更加灵活、松散的灵活雇佣关系转变。

互联网经济下灵活的雇佣关系主要包括三类:一是传统行业灵活雇佣关系,如小型手工加工厂以及临时工、钟点工等;二是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新型模式下的灵活雇佣关系,例如平台型就业、专车司机等以及汽车租赁、家庭旅馆、图书租赁等,这种雇佣关系的典型特征是雇员是人力资本所有者,他们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合同开展工作,获取报酬;三是新兴行业的灵活雇佣关系,例如互联网电商从业人员和创客群体等。

在传统经济形式中,传统的雇佣关系大多为全职雇佣模式,具有长期、稳定、单一的特点,即雇员依赖雇主的雇佣关系赚取稳定的工资和薪金,雇员只为一家企业服务,雇佣关系稳定。而在互联网经济下,经济形态呈现出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的新特点,这些特点看似企业无利可图,实则商机巨大,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脱颖而出,就需要不断创新,节约生产管理成本,改革管理方式,调整组织结构。这些改变催生了雇佣关系的转型,传统的全职雇佣制已经不再适应互联网经济便捷、灵活、高速更新换代的步伐,以劳务派遣、项目制、联盟、兼职等为主的雇佣形式开始陆续出现,相比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下长期、稳定、单一的雇佣关系,由于具有报酬相对客观、工作时间灵活、自由空间大等优点,这些雇佣关系更加灵活、松散,满足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这种与传统相区别、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由于游离于各种劳动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之外,更容易出现工作时间过长、缺乏社会保障、职业发展无规划、晋升空间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劳动关系的和谐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五,劳动关系逐步趋于国际化。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采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的组织制度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新时期劳动关系正逐步趋于国际化,主要表现为劳动关系主体的国际性以及适用规则的国际化。加入WTO,是中国迈向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它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加快了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和国际财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直接促进了中国劳动关系的国际化。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劳动关系,对国内企业的示范效应将愈加明显,最终促使中国劳动关系的运作符合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和公认的国际劳工标准及惯例,如工资作为劳动力的市场价格,要由劳动关系双方谈判确定等,从而使劳动关系趋于国际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