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镇企业开启蓬勃发展之路

乡镇企业开启蓬勃发展之路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年,各乡镇企业相继成立经济委员会或农工商联合社、工贸公司、工业公司等管理机构。这一时期,银南地区乡镇企业覆盖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各个行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效补充了国有工业经济的短板,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乡镇企业开启蓬勃发展之路

银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总体较好,20世纪50年代中期,少数农业生产合作社、吴忠镇街道兴办农具修理厂、砖瓦厂、米面加工厂和编织厂,社办、镇办企业初具雏形,1958年在人民公社运动中,扩办社队农具厂和街道工厂,兴办由城镇闲散人员组成的各种“卫星厂”和各种“家属厂”。1959年2月,贯彻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及调整工业的指示,关闭、合并大部分厂家,企业减少。1964年以后逐步恢复,东风、东塔、古城、红旗等公社兴办农具修理厂,吴忠镇新办麻绳、木柄、缝纫、肠衣、碎白皮、小五金加工厂及草柳、铁丝编织厂。政府组织国营、大集体工厂支援农具修理厂,增添空气锤、台钻、砂轮机、车床等设备。1973年,银南地区共有社队、街道企业33家,1975年增至293家,1976年成立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截至1978年,乡镇企业达到497个,从业人员3731人,总产值703.6万元,纯利润达167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6.7万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银南地区坚持乡、村、联办、个体一起上的方针,社队、街道企业承接城市工业,立足市场、稳步发展。乡镇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显著增加,生产品种不断扩大,机械化水平、管理方式、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总产值、纯利润、国家税金也成倍增长。1984年,全地区乡镇企业达到4231个,从业人员12077人,总产值3940.3万元,纯利润达531.7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43.1万元。1984年5月,吴忠市(县级)社队企业管理局成立,后更名为吴忠市乡镇企业管理局。1985年5月,吴忠市委召开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决定把发展乡(镇)、村、联办、个体企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突破口。是年,各乡镇企业相继成立经济委员会或农工商联合社、工贸公司、工业公司等管理机构。1986年,国营企业和二轻企业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吴忠配件厂率先与板桥乡联合筹建缸套分厂,市微型厂与杨马湖乡联合筹建钢木家具厂,到1988年,各种联营企业达到了21家。截至1990年,银南地区乡镇企业已达到6095个,其中乡镇办73个,村办67个,个体5907个,联办48个,从业人员17623人,总产值1.19472亿元。(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银南地区乡镇企业覆盖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各个行业。按照产值计算,1978年,以工业为主,运输业次之。1982—1985年,建筑业得以发展,产值居于首位,农业企业多数解体。之后,提倡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企业又有所发展,工业产值上升,再次居于首位。乡镇企业的发展,有效补充了国有工业经济的短板,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升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