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准识别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精准识别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湘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并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而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重点,就是要把尚未达到这些标准的贫困农户找出来。

精准识别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湘西十八洞村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并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此后,他多次要求,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过硬的办法,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进一步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公开发布,要求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精准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重大部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行动指南。此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又全面部署了2018—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二字是这次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突出特征,其要义是扶贫政策和措施要瞄准真正的贫困家庭和人口,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和障碍。而要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的精准:

一是扶持对象精准。原来的扶贫措施主要针对区域发展,直接到户的扶贫支持措施相对不足。而且,由于到户的措施在不少地方被当成一种福利,存在轮户戴帽、不依据实际收入和消费状况评议、确定扶贫对象不严格等现象。造成一些真正的贫困户享受不到,而非贫困户却在享受扶持政策的情况。按现行贫困标准,2014年底全国有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贫困发生率7.2%。自2011年起,国家衡量是否贫困的标准为,是否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而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的重点,就是要把尚未达到这些标准的贫困农户找出来。因此这次确定扶贫对象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收入、消费、资产、健康、教育、环境等多维因素,用严格的否决性指标来排除不合乎标准的,将真正的贫困户识别出来。

参加培训的农民在接受消防操作指导。

二是项目安排精准。尚未脱贫的人口大多致贫原因复杂,42.1%的贫困农户因病致贫,35.5%的贫困农户因缺资金致贫,22.4%的贫困农户因缺技术致贫,16.8%的贫困农户因缺劳力致贫,以及其他原因致贫。但具体到每个贫困户,产生这些致贫原因的情况十分复杂,有的是阶段性的。因此必须综合分析每家每户的情况,然后才能量身定做方案。

三是资金使用精准。当地政府最熟悉情况,也最容易找出办法。扶贫项目确定以后,需要资金跟着项目走。为此,需要地方政府在资金使用上有更多的自主权、更大的资金调度权、更直接的监督检查权。目前,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权基本下放到县一级,资金整合力度明显加大。

四是措施到户精准。原来的扶贫措施并不是基于一家一户制定的,往往是一个村用一个办法、搞同一个项目,药不对症的现象较多。这次的到户扶贫措施要求挨家挨户制定操作性措施,实现与扶贫对象无缝对接。(www.xing528.com)

五是因村派人精准。主要通过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方式,与现有村干部的力量结合起来,迅速提升扶贫工作能力。这样,就不仅仅能讲得清情况,而且要拿得出办法,做得到有效监督。

六是脱贫成效精准。有了前面五个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就有了基础。建立科学严格的评估机制,防止“数字脱贫”“突击脱贫”“象征性脱贫”等现象的产生。

根据脱贫攻坚目标,中央确定了实施精准扶贫的“五个一批”基本路径: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地方,通过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对有教育培训潜力的,通过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对因病因灾和生活无稳定保障的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据测算,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约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约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可脱贫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余万完全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围绕“五个一批”,中央从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加强生态保护、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等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政策举措。各地按照“五个一批”的基本路径,仍然在持续发力,加速打赢全面脱贫攻坚战。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经过调查研究,中央决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中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到2020年使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易地扶贫已经搬迁了960多万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还同步搬迁了500万非贫困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规模。现在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关于低保兜底脱贫。据测算,到2020年大约还有2000余万贫困人口属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对这部分人,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脱贫。中央确定,把这部分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低保对象是指那些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及部分因为特殊原因一时生活无着的人,而有劳动能力的人应在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下努力靠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因此,低保制度不能成为一个养懒汉的制度。

在实施“五个一批”的同时,中央还着眼贫困地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对贫困地区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大“互联网+”扶贫和消费扶贫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等。为保障这些项目的实施,中央还从财政投入、金融扶贫、用地政策、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督察问责、队伍建设、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应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