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

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促进了中国东南地区的经济作物生产如种棉种茶、种桑养蚕和相应的手工业生产如棉纺、制茶、缫丝、制瓷、染织等有很大的发展,并且由于其产品成为主要外销商品而进入海洋经济的循环之中。明清时期,东南数省丝织、制茶、瓷器业成了当地外向型经济的龙头产业,江、浙的丝和丝织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成为世界市场的抢手货,得以继续发展。

中国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

促进了中国东南地区的经济作物生产如种棉种茶、种桑养蚕和相应的手工业生产如棉纺、制茶、缫丝、制瓷、染织等有很大的发展,并且由于其产品成为主要外销商品而进入海洋经济的循环之中。在东南商人与近代世界市场的互动作用中,经济效应由于市场的供求变化导致资源的重新分配而向沿海一带倾斜。明清时期,东南数省丝织、制茶、瓷器业成了当地外向型经济的龙头产业,江、浙的丝和丝织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成为世界市场的抢手货,得以继续发展。原来并无蚕丝和丝织业的珠江三角洲“近水楼台先得月”,独占地利,有了“桑基鱼塘”和“广缎”以及十八缎行。[1]福建泉州、漳州、福州自明中叶始,皆有向江浙人学习的丝织业发展起来,不少是用湖丝为原料加工成丝织品。[2]福建的棉花生产不理想,但是在商人的带动下,棉织业却发展迅速,去江浙和北方购买棉花让福建人织成布以供外销是福建棉织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泉州、莆田等地都是有名的棉布产地。[3]安徽和浙江的茶叶先获得了欧洲的喜好,明清之际,福建武夷茶的外销开始看好,我们可以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单上看到武夷茶日见重要的趋势。[4]中国的瓷器一直是世界市场的畅销货,当时被国外市场看好的是江西景德镇的“饶瓷”和浙江处州的“处瓷”;此时福建的瓷器业有相当的发展,其声誉虽不及“饶瓷”与“处瓷”,但是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5]最为活跃的福建商人为了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不仅促进了泉州、福州、漳州一带的瓷器生产像丝织业那样地发展,而且很有可能冒用苏州产杭州产潞州产丝织品和景德镇产瓷器之名(商标)销往世界市场。[6]这一切,我们可以用对外贸易的作用来联系,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人的作用,只有在东南商人参与近代世界市场的互动之后才有可能带动这一切。我们必须看到人的行为的作用,即商人的互动行为在其中所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