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婆罗洲经济发展与中国移民

婆罗洲经济发展与中国移民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3]20世纪上半叶砂拉越经济有所发展,产业也有所增加。北婆罗洲的经济发展落后于砂拉越。为发展经济,北婆罗洲政府出资资助中国人移民。据统计,北婆罗洲的各种种植园,面积在5—25英亩的占53%,5英亩以下的占40%,这些小种植园基本上由土著和华人经营。实际上北婆罗洲的大公司、大种植园、大矿场、大商行都控制在西方人手中,华人主要经营小种植园、批发业、零售业、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在各行业劳工中,华人都占50%以上。

婆罗洲经济发展与中国移民

砂拉越第三任拉阇为发展经济,继续鼓励中国人移民。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主要由新加坡和中国移入,且零星自由移民居多,他们的移入地不再集中于古晋和诗巫,而是往其他地方垦殖。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砂拉越也有较大影响,政府一度禁止中国男性移民进入,随着1934年经济好转,移民政策重新放宽。1935年移入古晋和诗巫的华人有8,830人,移出有5,170人,1937年移入有14,104人,移出有6,982人。[33]

20世纪上半叶砂拉越经济有所发展,产业也有所增加。

矿业:黄金开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继续保持领先地位,1899年起,黄金开采和提炼完全由英国慕娘公司垄断,而矿工则是华人,1899—1921年,砂拉越共提炼黄金983,250两。[34]1922年以后由于国际金价下跌,黄金开采衰落,石油开采和出口成为砂拉越经济的支柱之一。

橡胶业:20世纪初橡胶需求旺盛,华人成功将橡胶引入砂拉越,并广泛种植,橡胶迅速成为砂拉越的主要经济作物和出口产品,1935年橡胶种植面积达210,914英亩,产量333,190担,占当年砂拉越农产品出口的86.5%。[35]砂拉越大橡胶园较少,且都是欧资所有,华人和当地人的橡胶园多为几十亩甚至几英亩的小胶园,这主要是因为拉阇政府为了防止土地过于集中,限制大规模农场

商业: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开发,砂拉越的商业网络得到发展,商业网络的中心是在古晋由英国人和华人经营的进出口商行,他们主要与新加坡的进出口商行进行业务往来。砂拉越的城镇和乡村有批发和零售商店,主要由华人经营,加上流动华人小商贩,砂拉越的商业网络将穷乡僻壤与国际贸易连接起来。(www.xing528.com)

婆罗洲的经济发展落后于砂拉越。为发展经济,北婆罗洲政府出资资助中国人移民。1913—1914年政府资助了大约122户家庭,500多名客家人移民古达和西海岸,从事农业生产。1920年政府颁布新移民条例,允许在该地耕作25英亩以下的华人为其在中国的妻子和亲友申请移民;新迁入的移民每人可申请到5英亩的土地耕种,两年内免纳地租,两年后每英亩土地交纳地租0.5元,第七年起交纳2.5元。1923年政府又颁布针对非土著的亚洲人新土地条例,规定移民在取得土地后六个月内开始耕种,头六年可免纳地租[36]。为鼓励中国人移民,政府可提供从香港到山打根的免费船票。20年代中国人移民北婆罗洲达到高潮,1924年政府资助移民有800人,1928年有1,278人,非资助移民有2,724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北婆罗洲经济也有冲击,政府减少资助移民,1933—1939年每年资助移民只有数百人,但非资助移民大大增加,1933年为2,315人,1937年为7,912人,是史上移民人数最多的一年。[37]

北婆罗洲经济以农业为主,20世纪初北婆罗洲开始种植橡胶,橡胶很快成为主要出口产品,另一样主要出口产品是木材,此外,烟草咖啡胡椒椰子也是主要经济作物。同时,稻米种植也受到鼓励,政府规定种植稻米申请土地不受面积限制,不需交纳地租,10年后地租优惠。因此,1938年稻米种植面积达到90,195英亩,仅次于橡胶种植面积的126,640英亩。[38]

北婆罗洲土著和华人的种植园规模很小,大都在25英亩以下。据统计,北婆罗洲的各种种植园,面积在5—25英亩的占53%,5英亩以下的占40%,这些小种植园基本上由土著和华人经营。[39]而政府鼓励西方资本,规定只有资本雄厚的大公司才能申请100英亩以上的土地,开垦时间不受限制,殖民政府还给1917年6月1日以前占有大量土地的橡胶园50年内免交输出税的优惠,并将矿藏的开采权给予北婆罗洲开发公司。实际上北婆罗洲的大公司、大种植园、大矿场、大商行都控制在西方人手中,华人主要经营小种植园、批发业、零售业、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在各行业劳工中,华人都占50%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