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麦籽粒的形态与结构解析

小麦籽粒的形态与结构解析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麦籽粒是不带壳的颖果。成熟的小麦籽粒多为卵圆形、椭圆形和长圆形等。胚乳的结构对麦粒的颜色、外形、硬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是小麦分类的依据,而且与制粉工艺和小麦粉品质有密切关系。以上三层总称果皮,是小麦的外皮,在磨粉时较易被除去,果皮的灰分含量为18%~22%。淀粉细胞是位于小麦糊粉层层内侧的大型薄壁细胞,内部充满淀粉粒。

小麦籽粒的形态与结构解析

小麦籽粒是不带壳的颖果。成熟的小麦籽粒多为卵圆形、椭圆形和长圆形等(图3-1、图3-2)。卵圆形籽粒的长宽相似;椭圆形籽粒中部宽,两端小而尖。研究表明,籽粒越接近圆形,越易磨粉,其出粉率越高,副产品越少。成熟的小麦籽粒表面较粗糙,皮层较坚韧而不透明,顶端生有或多或少的茸毛,称为“麦毛”,麦毛脱落形成杂质。麦粒背面隆起,胚面位于背面基部的皱缩部位,腹面较平且有凹陷称为腹沟,腹沟两侧为颊,两颊不对称,剖面近似心脏形状(图3-3)。小麦具有腹沟是其最大的特征,腹沟的深度及沟底的宽度随品种和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异。腹沟内易沾染灰尘和泥沙,对小麦清理造成困难,且腹沟的皮层不易剥离,对小麦加工不利,腹沟越深沟底越宽,对小麦的出粉率、小麦粉质量以及小麦的储藏影响也越大。

图3-1 小麦麦粒

1—果毛 2—腹沟 3—果颊

图3-2 小麦籽粒纵剖面图

图3-3 小麦籽粒横切面图

1—腹沟 2—胚乳 3—皮层 4—胚

小麦的胚乳也有角质和粉质两种结构,角质与粉质胚乳的分布或大小,因品种不同或栽培条件的影响存在差异,有的麦粒全部为角质,有的全部为粉质,也有的同时有角质和粉质两种结构,其粉质部分常常位于麦粒背面近胚处,我国南方冬麦区的麦粒较大,皮厚、角质率低、含氮量低、出粉率低;而北方冬麦区的麦粒小,皮薄、角质率高、含氮量高,出粉率也较高。胚乳的结构对麦粒的颜色、外形、硬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是小麦分类的依据,而且与制粉工艺和小麦粉品质有密切关系。

小麦和糙米一样,由麸皮层、胚乳、胚组成。(www.xing528.com)

1.麸皮层

皮层共分6层,小麦籽粒的皮层约占籽粒的6%~7%。第一层为表皮层;第二层是外果皮层;第三层是内果皮层。以上三层总称果皮,是小麦的外皮,在磨粉时较易被除去,果皮的灰分含量为18%~22%。第四层为种皮,质地很薄,与第五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包括小麦有色体的大部分,又称为色素层;第五层称胚珠层;第六层是糊粉层,细胞较大,灰分含量很高,体积约占麸皮总量的1/3。以上三层总称为种皮,种皮灰分含量达7%~11%。小麦的麸皮主要由木质纤维和易溶性蛋白质组成。麦皮外面的两层含粗纤维较多,营养少,难以消化。中层(包括内果皮和种皮)的纤维较少,色素成分较多。内层(包括胚珠层和糊粉层)的纤维最少,蛋白质最多,但灰分含量最高。

2.胚乳

胚乳是制成面粉的基本部分。胚乳是由糊粉层和淀粉细胞两部分组成,占麦粒总质量的80%~90%。糊粉层是胚乳最外的一层方形厚壁细胞,排列紧密而整齐。淀粉细胞是位于小麦糊粉层层内侧的大型薄壁细胞,内部充满淀粉粒。在角质胚乳即硬质胚乳中,淀粉颗粒之间被蛋白质充实,胚乳结构紧密,颜色较深,断面呈透明状;在粉质胚乳中,淀粉粒相互挤压成多边形而被较少的蛋白质所包围,细胞与细胞之间有间隙,胚乳结构疏松,断面呈白色还不透明。胚乳部分蛋白质含量是从外层到中心逐渐递减的,但愈近中心其面筋蛋白质量越好,含淀粉越多,脂质、纤维、灰分越少,颜色也越白。

3.小麦胚

小麦的胚,位于麦粒背部的下端,麦粒中胚芽约占2%,由胚芽鞘、胚芽、第一片叶原基、胚轴、胚根、胚根鞘、盾片等部分组成。它孕育着未来植株的一些特征特性,是小麦种子中极重要的部分。胚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等,把其磨入面粉可以增加营养成分,而且良好与完整的胚还能促进水分调节。故生产一般等级粉时,应将其磨入,以增加面粉的营养成分。但胚中含有大量易变质的脂肪,易使面粉酸度增加,加速腐败变质,因此不适于长期保存,同时灰分和纤维较多,黄色的脂肪还会影响粉色,故麦胚不宜磨入优质面粉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