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精准小康,绘就美好画卷

实现精准小康,绘就美好画卷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以贫困村村支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为主,大力培育每个贫困村至少1 名文化管家,落实每周至少两天定时开放和农闲、节假日错时开放制度,确保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40 小时以上。坚持扶志气与扶能力相结合,在新风培育上精准发力。二是聚焦本领脱贫,强化“扶能”,增强内生动力。

实现精准小康,绘就美好画卷

赤化镇张公村文化阵地全景

三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核心区这一目标,深入开展文化进景区、进园区、进院落、进大户“四进”活动,深入挖掘贫困村独特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文化旅游惠民带来的产业收益。目前,全区形成了宝轮菖溪河露营、赤化泥窝进园区、进院落、进大户“四进”活动,深入挖掘贫困赏花踏青、龙潭田园风情游、白朝月坝养生、荣山渔洞河拜水等一批乡镇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坚持本土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在文化队伍上精准建设。一是文化干部帮扶队伍在脱贫攻坚中勇挑重任。坚持领导包片、干部联村,将文化部门干部分派到全区59 个贫困村定点挂联开展文化扶贫,实现干部帮联全覆盖。同时,以贫困村村支两委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为主,大力培育每个贫困村至少1 名文化管家,落实每周至少两天定时开放和农闲、节假日错时开放制度,确保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40 小时以上。二是民间文艺队伍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壮大。根据各贫困村民风民俗和群众文化基础,加大乡土文化人才培养力度。目前,全区每个贫困村至少建立了一支以上的民间文艺队伍,其中,宝轮船灯队、三堆唢呐队、赤化牛灯队、龙潭山歌队、金洞鱼灯队等地方特色文艺队伍已成规模。三是志愿服务队伍在文化惠民中多点发力。通过招募、选拔等方式,组建了“机关文化干部、文化名人、阳光工程、文化义工、文艺团体”5 支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推出了包括广场舞、书法摄影、剪纸、民间乐器等10 多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1024 名志愿者均衡分配到159 个行政村开展“千人百村”文化志愿帮扶行动。每个贫困村统一规划配置了志愿者基层服务工作点,明确“每周五”为志愿服务“开放日”,走进群众身边集中开展教学培训、活动策划、项目协调等志愿服务工作。去年以来,全区共开展“驻贫困村、进农户家”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02 场次,服务群众8110人次。(www.xing528.com)

坚持扶志气与扶能力相结合,在新风培育上精准发力。越是到脱贫攻坚决胜期,祛除群众思想上的“贫困基因”愈发重要。我们聚焦贫困村好习惯好风气的养成问题,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创新开展了扶志扶能树新风“两扶一树”主题活动,不断引导贫困群众摆脱思想、意识、能力、风俗上的贫困。一是聚焦思想脱贫,突出“扶志”,提振“精气神”。坚持党建扶志、教育培志、文化养志、宣讲励志,通过组织开展“四好村”村级党支部评比,推进“扶贫进校园”行动,创作《利州区脱贫攻坚纪实》书籍,编印“好风气好习惯”漫画手册,绘制墙体画,举办劳模“故事汇”,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励志宣讲等措施,有效激发贫困村民脱贫攻坚的斗志和勇气,激励带动贫困群众形成你追我赶的脱贫奔康局面。二是聚焦本领脱贫,强化“扶能”,增强内生动力。坚持岗位扶能、培训扶能、服务扶能、兜底扶能,通过组织开展送岗位、送技术、送服务、免费招收学徒“三送一招”活动,开办农民夜校培训农村工匠,推进健康教育“五进五讲”,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线低保线“双线合一”等措施,让家家户户都有政策明白人、科技明白人、增收领头人和兜底受益人,提高贫困群众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三是聚焦习俗脱贫,倡树新风,共建文明新村。坚持在“树”字上下功夫,持续开展“感恩自强、争先脱贫”“自力更生、共建家园”“文明和谐、共同奔康”“传承家风、树立家规”四项主题教育,培育宣传农村优秀基层干部、利州好人、“两扶一树”带头人、五好文明家庭等新乡贤,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坚持在“治”字上下功夫,建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和“四改一养成”活动,培育形成文明和谐乡风和健康卫生习惯。坚持在“建”字上下功夫,修订完善贫困村村规民约,建立村风民风监督队伍和农村知客宣讲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竭力消除“风俗贫困”这一精准扶贫“拦路虎”。目前,“两扶一树”主题活动正逐渐成为利州贫困村“两好”建设的靓丽名片,助力我区创建区级“四好村”38 个,省级“四好村”7 个,为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脱贫奔康做出了有益探索。

龙潭乡官山村文化惠民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