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易到融资的四点反思:钱不容易赚,更不容易留下

易到融资的四点反思:钱不容易赚,更不容易留下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到在融资期间犯了很多错误,现在回过头来,有四点需要反思。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除了像KB这种极少数因为遇到政策问题死掉的公司,大部分的死亡都是因为没钱。没钱才会死,有钱都会死撑着。易到9月份完成融资,对手很快在三个月后完成了7亿美元的融资。融钱的时候尽量多融点,具体花钱的时候不能瞎花。只要账上还有钱,你就不会“死”。

易到融资的四点反思:钱不容易赚,更不容易留下

易到在融资期间犯了很多错误,现在回过头来,有四点需要反思。

第一,究竟该什么时候融资——在别人看好你的时候尽量多融资。

易到一共有四次融资,其中有顺利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所有的错误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我们在2014年C轮融资时所犯的错。

2014年,易到的C轮融资很顺利,我们从来没有感觉自己这么红过。一出门就有很多人追着找你谈,说要投我们,而且不止一两次。然而在那么好的时候,易到本可以拿到3亿美元的融资,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最终只要了1亿美元。

距离C轮融资完成仅仅相隔3个月,对手成功完成了全球私募史上最大的一笔融资,此后一切都变了:别人对易到的了解可以说非常清楚,给的条件都很苛刻,而且人家给不给融资还不知道。

在企业发展困难的时候,几乎是融不到资的。公司处境差的时候去融资,往往事倍功半,不仅过程困难,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那个时候易到处境极其困难,整个状态都非常被动。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你会在2015年把易到卖给乐视?那个时候我有选择吗?我没的选。

所以,要抓住最好的时机赶紧去融资,因为只有在那个节点上,所有人对你才是正向的期待,认为你将来一定会更好。融资,其实是一个生死问题。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除了像KB这种极少数因为遇到政策问题死掉的公司,大部分的死亡都是因为没钱。没钱才会死,有钱都会死撑着。

第二,究竟该融多少钱——不以估值论融资。

可以融多少钱,不是由估值决定的,也就是说,估值低融到的钱不一定就少,估值高也不一定能多融点。真正决定融资规模的是你的核心业务需求。融资,不仅是为了业务上的花销,而且要考虑到最坏的局面,要预见面对竞争对手你需要多少钱。融不融得到是能力问题,但融资的方案和目标,就应该为最坏的局面做准备,哪怕出让一些股权也是可以的。

在这一点上,不得不说,当时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就想得很清楚。他当时敢用4亿美元的估值去融3亿美元的资本,稀释了自己大额度的股权,这是前所未有的。过往大家都有一些惯用的思维模式和套路,一般每次稀释股权不会超过十几个百分点,最多也就20个百分点。张旭豪跳出了这个思维局限,没有按套路出牌。

易到就在这方面犯了巨大的错误。我们没有趁着好时机融进足够的资本,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没有想清楚融资的钱用来做什么。虽然我知道要这笔钱用来补贴用户、发展业务、投放广告,但并没有仔细地算过到底要花多钱,更没有预见竞争环境可能出现的最坏局面。

2014年的融资,最主要的原因是虽然面临竞争,但当时我们却心存各种侥幸,觉得烧钱是不可持续的,政府会管制,出租车也一定会反弹。即使面对激烈竞争,我们也没敢太过猛烈地投入,因为觉得大环境不会允许这样做。我们甚至还在那里挑,看要谁的钱、不要谁的钱。现在回过头来看,挑什么呢?全要就对了。如果当时我们要到了3亿美元,对手就不容易要到那么多钱,但我们只要了1亿。易到9月份完成融资,对手很快在三个月后完成了7亿美元的融资。在那个时候,其实已经game over(游戏结束)了。

现在想想,当时的状态不过是建立在侥幸心理上的一种臆测,实际上我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从来都很激烈。回想曾经的“3Q大战”(指奇虎360与腾讯之间的纠葛),就像发生在古代,其实也不过是2012年发生的事,而这件事发生在2012年又那么合情合理。当时移动互联网行业大爆发,大家采用了各种形式的竞争,争夺战略制高点。实际上,无论是过去易贝和淘宝的竞争,还是3Q大战,或者是后来O2O行业的疯狂补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都是极其惨烈的,因为互联网的行业特性就是要争取全局性的胜利。

所以,在互联网行业创业,需要对竞争保持持续敏感。面对竞争,更不能心存侥幸,因为它是你在融资中必须考量的重要因素,因为它将可能成为你未来面对的最坏局面。(www.xing528.com)

第三,究竟该怎么花钱——多融少花。

融到资本之后,最常见的错误其实就是:拼命扩招、投放广告,以及业务上的疯狂补贴。这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对,但不能为了自己的臆想去花钱,自以为是,没经过验证就开始实施。这时候更应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当一件事我们无法判断的时候,最好用极小的规模去测试,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自己忽悠自己,比如,以为单店模型成立,获客成本就会低。所以要多想一下,在真正形成规模之前,你的假设还成立吗?竞争来了,外部环境变了,你的假设还成不成立?所以,我认为任何模式在没有被验证之前,花钱要很小心,最好不要花大钱。

早期易到的融资一直比较顺利,但是易到A轮融资后在花钱上犯了不少错。那个时候融的钱比较多,却瞎花了一通:先弄了一个100多人的地面销售队伍,接着又大笔投入广告推广。人的行为都是有惯性的,拿着这笔钱这样做了,至少要先干一个季度;一个季度没见声响,再给自己一个机会,觉得有些事没做到位,调整后再试一下;这一试,又半年过去了。当真正意识到问题,决定刹车,才知道停止也有惯性,从团队收缩到结束动作,三个季度很快就这样过去了。这个时候,损耗已有七八成,剩下的钱也只剩下两三成。这时候对公司发展来说已经捉襟见肘,于是,你开始什么都不敢尝试了。最后,为了公司安全和“过冬”考虑,不得不进行裁员。

当今这个时代,融资貌似越来越容易,数额也越来越大,如果没融个1亿美元,连媒体都不屑报道。正因如此,大家对融资的预期越来越乐观,花钱也越来越大手大脚。但创业者要为自己没钱的情况做最坏的打算。没钱,就会从人事下手,削减预算,但是扩张容易,裁员却很难。扩张不见得涨士气,裁员一定伤士气。公司招人需要谨慎,招的人越多,管理问题就越多,我们应该让公司处于尽可能少的管理负荷之下。

因此,要多融少花。融钱的时候尽量多融点,具体花钱的时候不能瞎花。只要账上还有钱,你就不会“死”。

第四,究竟该如何看待估值——不要被它操控。

作为一个投资机构,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找平衡。创业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当风险明显看多的时候,投资人都会有观望心态。不出手,这是人家的本分;帮你,那是人家的情分。没有谁应该投你,无论谁投你,你都应该感谢人家的信任。

在易到A轮融资的时候,我去找一家资本方谈。当时,资本方的合伙人问我:“你准备要多少钱?”我说:“1000万。”他接着问:“什么估值?”我回答:“5000万。”这时候他反问我:“美元吗?”那个时候的我觉得被冒犯了。其实人家觉得价格贵很正常,的确这个价格并不便宜。

后来因为觉得当时对方没投我,还不尊重我,我就在心里有所抱怨。所以,在C轮融资的时候,这家资本方再找过来说要投易到,我拒绝了。回过头来想,这种本能的情绪是错误的。创业者要学会放低心态,对愿意投资你的人报以感激之心,因为创业有风险,不是百分之百都能成功。哪怕当时你很红,很多人推荐你、投资你,这都不代表你已经成功了。

融资只是一个数字,并不代表你就值这么多钱,也不等于你有这么多钱。如果你见了100个投资人,其中90个都不投你,这很正常,不必否定自己,也没必要在最终做成的时候,去讽刺当时没有投你的投资人。这些事都没有意义。

还有一点,往往因为创业者自身的虚荣,希望自己成为独角兽,或者市值排在多少名,所以会非常关注估值。但我常常见到一些创业公司因为融资过高、估值过高,导致下一轮融资很困难。因此,这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我在C轮融资的时候没有敢要太多的钱?还有一个原因是担心估值不够高,股权会被过度稀释。现在看来,这个估值真的没有一点意义,真正跟你砍起价来,人家根本不关心你上一轮是什么估值。如果你的估值很高,那么到下一轮估值只能更高;否则,投资方无法获利。这时候,倘若你的业务没有做到足够大,上市就会产生很多问题。投资者并不糊涂,不让公司上市,就无法获利。

大家常常觉得估值低会吃亏,其实只要业务做好,你想怎么样都是可以的。估值没有多大意义,可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估值就像一个心魔,总是不由自主被它控制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