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维别墅生活不容易-名画中的隋唐史

王维别墅生活不容易-名画中的隋唐史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刚刚住进辋川别墅的王维,肯定觉得人生美满,当一个人生赢家简直太容易了。这场人生劫难,就是“安史之乱”。被俘之后,手无缚鸡之力的王维,还是遭了一些罪的。主要是因为王维早已闻名的音乐才能。这就是王维担任伪官的原因及过程。最后朝廷宣判的对失节官员的处理结果是,从重处罚。第二件事,王缙向皇帝和宰相提出,表示愿意用免除自己官职的办法,来替兄长王维赎罪。但是,在唐朝,王缙此举却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王维别墅生活不容易-名画中的隋唐史

刚刚住进辋川别墅王维,肯定觉得人生美满,当一个人生赢家简直太容易了。

在此之前,王维的确顺风顺水,中进士,做京官,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吏部郎中、给事中。弟弟王缙随后也是轻松中举,累授侍御史、武部员外郎等职。兄弟俩同为京官,又均以诗文著名,此时家有余财,又共同营建辋川别墅,可谓春风得意,人生美满。

今天我们所共知的“作家”一词,就见证了王维、王缙兄弟俩同住辋川别墅的那段美好时光。

“作家”一词的最早含义是“治家”“管理家务”,从王维、王缙兄弟俩开始,才转变为“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这一独特含义。《辋川志》引《卢氏杂记》说,当时年轻的王缙,喜欢给人作墓志铭,有人给他送稿费来,却敲开了同住在辋川别墅的哥哥王维的家门,于是王维就指点来人说:“大作家在那边。”由此,王维给他以后的千百万个文学创作者,冠了名。

然而,美好的时光毕竟是短暂的。王维兄弟俩不知道,一场人生劫难,正在前路上等着他们。这场人生劫难,就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于天宝十五载(756)六月,攻陷了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首都失陷,皇帝李隆基却跑了,可他是在没有通知朝廷百官的情况下偷偷跑的。李隆基这一不厚道的做法,直接导致了绝大部分官员来不及逃脱叛军的魔爪而被迫当了俘虏。王维,就在其中。

被俘之后,手无缚鸡之力的王维,还是遭了一些罪的。“君子为投槛之猿,小臣若丧家之狗。伪疾将遁,以猜见囚,勺饮不入者一旬,秽溺不离者十月。白刃临者四至,赤棒守者五人。刀环筑口,戟枝叉颈,缚送贼庭。”就这样,王维被押送到了洛阳,关押在城南慕义里的菩提寺。

叛军为什么不干脆杀了王维呢?主要是因为王维早已闻名的音乐才能。举一个证明王维音乐才能的神奇例子:有人得到一幅奏乐图,不知画中人物在演奏什么音乐。王维看了一眼之后说:“这图中的人物,正在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众人不服,专门招来乐工演奏检验,果然正如图中所绘。

王维入仕之后所担任的第一个职务,就是太乐丞,可见朝野上下对于王维音乐才能的认可,而这个官职,也是他的祖父王胄曾经担任过的官职。原来王维是音乐世家的底子啊。

这样的人才,安禄山怎么可能放过?更何况,安禄山喜欢的就是这个调调。据《明皇杂录补遗》载,“禄山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所以,王维被安禄山囚禁了起来,后来安禄山还强迫他当了给事中,还是他被俘前在唐朝当的官儿,既没有升,也没有降。安禄山要的,就是他的音乐才能。这就是王维担任伪官的原因及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王维并非主动屈膝、匍匐投降,而是逼不得已、被迫受官。

然而,到了至德二载(757)十二月,唐军又收复了长安,同时抓住了包括王维在内的二百多名伪官,要追究他们失节投降的责任。最后朝廷宣判的对失节官员的处理结果是,从重处罚

伪官分六等定罪,最重的达奚珣等十八人,被斩首于城西南独柳树下,次一等的陈希烈等七人赐自尽于大理寺,第三等的在京兆府门被杖打一百下,第四、五、六等的,或流或贬。叫人惊喜的是,王维不在这六等罪里面,给他的处分是,由原任正五品上的给事中,降职为正五品下的太子中允,官降一阶而已。

王维为什么这么幸运?当时的皇帝唐肃宗李亨为什么单单放过了他?就是因为,王维有个和他一起住在辋川别墅的争气的亲弟弟——王缙。

虽然是亲兄弟,虽然是从同一个别墅走出去,同在朝廷上班,但兄弟俩在“安史之乱”中的个人际遇,却截然相反。如果说“安史之乱”是一场危机,那带给王维的,只有“危”;带给王缙的,则只有“机”。

“安史之乱”,给王缙带来了升官的机会。叛乱一开始,他就受命离开长安,去出任从四品下的太原府少尹,负责辅佐当时的太原府尹李光弼,共同防守这个大唐帝国的龙兴之地。

结果,在随后艰苦卓绝的太原保卫战中,王缙与李光弼通力合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守住了太原城池。同时,他们还利用安庆绪弑杀安禄山的内乱机会,派敢死队出城打退叛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的完胜。这是“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第一次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第一次遏制住了叛军如潮的攻势,为后来收复两京奠定了基础。

太原保卫战胜利的消息传到灵武,唐肃宗李亨大喜过望,加封李光弼为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爵魏国公。同时升官的还有王缙,他以本官太原少尹兼任宪部侍郎,也就是刑部正四品下的副部长,正式跨入高官行列。不久,王缙更是被召到皇帝身边,出任从三品的国子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校长了。

此时此刻,在哥哥王维面临杀身之祸时,弟弟王缙为了救哥哥一命,做了两件事:(www.xing528.com)

第一件事,早在唐肃宗李亨还在灵武的时候,王缙就想办法把哥哥王维囚禁洛阳时所作的一首诗,向唐肃宗李亨进行了精准传递,“时闻行在所”。什么诗呢?一首诗的正文只有二十八个字,诗的题目却长达三十九个字的诗。

《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题中的裴迪,也就是和王维一起在辋川别墅观景赋诗,互相唱和,一个景点作一首诗的那位裴迪。裴迪不像王维那样备受叛军瞩目,所以他行动自由地去看望了被关在洛阳的王维,又带着王维的诗长途跋涉,去找了身在太原的王缙求救,最后又和王缙一起,合力把王维的这首诗,传进了唐肃宗李亨的耳中。

因为王缙、裴迪都知道,王维出任伪官,虽然是被迫,但仍然属于大节有亏,朝廷事后肯定是要追究的。为防患于未然,王缙、裴迪提前把王维作的“百僚何日再朝天”这样表忠心的金句,呈报给唐肃宗李亨,在皇帝心中打下了王维“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伏笔。

事实证明,王缙、裴迪此举,相当有用。

第二件事,王缙向皇帝和宰相提出,表示愿意用免除自己官职的办法,来替兄长王维赎罪。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王缙此举纯属自己找事。兄是兄,弟是弟,各人有各人的账。他犯罪,你拿你的官职来跟朝廷讨价还价,信不信皇帝一个不爽,把你们兄弟俩同时绑赴刑场,一起砍喽?

但是,在唐朝,王缙此举却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符合哪一条呢?就是《唐律疏议·名例律》总第十条的规定:“诸七品以上之官及官爵得请者之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流罪已下,各从减一等之例。”

唐朝法律,除了设有议、请、减、赎等措施来维护贵族、官僚的特权以外,还设有“官当”之法,以免除现任官职或官爵等方式来减免犯罪官员的刑事责任。犯有普通罪行者,除了“十恶”和一些性质恶劣的罪行外,都可以用官职来抵徒刑、流刑等罪。

也就是说,王缙此举,是法律允许的。而且,王缙是为大唐立过大功的人。这样的人出面,皇帝不能不给三分薄面。唐肃宗李亨终于同意,将王缙由从三品的国子祭酒降回四品官员序列,贬出京城,去当蜀州刺史;王维则得以从轻处理,既不杀头,也不流放,只是官降一阶,去当正五品下的太子中允。

就这样,在经历“安史之乱”的人生劫难之后,王维独自一人回到了辋川别墅,弟弟王缙则暂时不能回家了,他被贬去了蜀州。因为自己大节有亏,不仅耽误了弟弟如日中天的前程,而且害得他被远贬蜀州。我们完全可以想象,独自回到辋川别墅的王维,当时是何种心境。

这场人生劫难和对弟弟的亏欠,成了王维晚年心中的隐痛。几年之后,六十一岁的王维几经升迁,得任中枢要职“尚书右丞”,可是弟弟王缙却一直在蜀州刺史任上,没有机会返回长安,更没有机会返回辋川别墅。

也就是在这一年,也许是意识到了什么,王维决定,最后为自己的弟弟做一件事。他向皇帝呈上《责躬荐弟表》,“责躬”自己有五个短处,“荐弟”王缙有五个长处,恳求朝廷准许弟弟回京任职,让他们兄弟团聚。在上表的最后,王维字字泣血地向皇帝乞求:“弟之与臣,更相为命,两人又俱白首,一别恐隔黄泉。傥得同居,相视而没,泯灭之际,魂魄有依。”王维告诉皇帝,自己此生最后的愿望,就是希望能与弟弟王缙住在一起,“相视而没”地死在一起,死后则魂归一处,在阴间也相依为命。

王维的兄弟真情,感动了皇帝。这年五月王缙“新除左散骑常侍”,调任朝中闲职,回到了长安,回到了辋川别墅。并且,王维此举还为弟弟王缙未来出任唐代宗李豫的宰相,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缙回来后,从五月到七月王维去世之前,兄弟俩同住在辋川别墅,一起度过了王维一生中的最后两个月时光。

在王维的临终时刻,不巧的是,王缙正好受命出使凤翔,不在辋川。王维“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作完停笔即逝。史上没有留下王维与弟弟王缙永别的那封书信,我想一定有这样的话吧:“好弟弟,哥哥此生欠你的。辋川作证,来世还要做兄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