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历史名画:名画中的隋唐史

揭秘历史名画:名画中的隋唐史

时间:2023-08-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马,我就被这幅敦煌壁画吸引住了。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里看的老照片。可是现在面对的是《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这样的历史名画,可就没人指着画面,告诉我哪个才是张议潮本尊了。原来,这不是张议潮的日常出行场景,而是他最为隆重的接受节度使“旌节”的仪式。不好意思,我把这些历史名画,看成了老照片。然而,上述这些同名画作,无论其所画场景如何、人物服饰如何,其实都还是取材于白居易首创的“九老会”。

揭秘历史名画:名画中的隋唐史

2016年9月30日,十一黄金周放假的前一天。很偶然地,一幅《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跳入我的眼帘。

立马,我就被这幅敦煌壁画吸引住了。这可是出自晚唐画工之手啊,很有可能这就是当时身为节度使的张议潮统军出行的真实场景。

问题是,这幅画长过8米,高达1米,画上密密麻麻全都是腿,不是马腿,就是人腿。在这么多人当中,哪个才是张议潮本尊呢?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我开始在此图的C位(核心位置),来回寻找。结果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相貌堂堂、浓眉大眼、长得像领导模样的人物。看来,对我而言,张议潮是“只在此图中,人多不知处”啊。

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家里看的老照片。长辈拿出已经发黄的老照片,指点着说:“这是你没见过面的七大姑,这是你的八大姨。”我们则在旁边“哦哦”应着。可是现在面对的是《张议潮统军出行图》这样的历史名画,可就没人指着画面,告诉我哪个才是张议潮本尊了。

厚着脸皮逢人就问吧,在这已长华发的年纪,还真不大好意思开口,只有自我加压、默默钻研了。于是我找来相关资料,一番苦读,才终于在图中间偏左的一座暗红色的小桥之后,找到了头戴幞头、身穿红袍、腰系革带、骑着白马的张议潮本尊。只是可惜的是,千年的历史烟云模糊了他老人家的面容,今天的我们已无法看清他当年的帅气模样了。

几乎在看到张议潮本尊的同时,我的另一个疑问又出现了。据我所知,唐朝的官员出行,是轻车简从、仪仗简单的。就是节度使这样的封疆大吏出行,也不像我们在影视剧里所看到的那样,打着“肃静”“回避”的牌子,鸣锣开道,前呼后拥,招摇过市。那为什么《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中张议潮的出行,人有一百多个,马有八十多匹,搞得这么隆重?

原来,这不是张议潮的日常出行场景,而是他最为隆重的接受节度使“旌节”的仪式。所谓“旌节”,就是图中位于C位,由两位骑士竖持于手中,用蓝色袋囊包裹的伞状物。对于张议潮而言,“旌节”是朝廷赐予他作为节度使专制一方权力的唯一象征,也是比他本尊还要重要的东西。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中的C位不是张议潮本尊,而是那两个蓝色的伞状物了。

关于唐朝节度使接受“旌节”的仪式,《唐书》《新唐书》等正史记录太过简略,让我们很难了解具体的细节;后来发现的敦煌文献《凡节度使新受旌节仪》,对于这些的记录倒是详细,但到底不太直观;只有《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最贴心了,直接甩给我们一张全景照片。

看明白了画,我才发现这幅画的背后,还有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故事。张议潮,就是那个凭一己之力,为大唐收复百年失地,再次打通河西走廊的大好男儿;也是那个为大唐奉上“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的顶天汉子。张议潮为大唐立下如此显赫的功勋,却没能在群星闪耀的唐朝正史中留下个人的传记。

幸亏,近代国学大师、敦煌学家罗振玉,憾于唐朝正史没有张议潮的传记,专门写了一篇《补唐书·张议潮传》。见贤思齐,我虽然没有罗大师的文笔,但也敬佩张议潮只手擎天的历史功绩,也愿意为张议潮留下一点文字,夸一夸这个顶天立地的奇男子,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的名字。(www.xing528.com)

这就是本书第一篇文字《〈张议潮统军出行图〉:他为大唐收复百年失地,再次打通河西走廊》的创作缘起。

从第一篇文字开始,到我敲出本书的最后一个字,一共花了三年多时间,写了十八幅历史名画,包括《步辇图》《凌烟阁功臣图》《五王醉归图》《杨贵妃上马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会昌九老图》等。每一篇文字,我都立足于历史故事本身,不仅为读者诸君现场导看一张张历史名画,而且为读者诸君重点讲述名画背后的历史故事。不好意思,我把这些历史名画,看成了老照片。

有人可能会指出:有的历史名画,并非由当时的人,在当时所画,不是你所说的现场“咔嚓”下来的老照片。是的,比如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会昌九老图》,就是宋人所画的唐朝历史故事:画面上是唐朝白居易的事,却是由北宋的画家李公麟所画。不仅如此,还有不同时代的多位画家,也创作过这一主题的画作,只不过李公麟所画的《会昌九老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而已。

然而,上述这些同名画作,无论其所画场景如何、人物服饰如何,其实都还是取材于白居易首创的“九老会”。而我想要向读者诸君重点讲述的,本来就是白居易的“九老会”呀。

向所有研究过书中所写十八幅历史名画的学者们致敬。你们的文章和著作,我基本都学习和参考过了。由于我写的是一本力求通俗的普及图书,而不是一本需要处处注释的学术图书,所以没有在书中一一注明我在创作中参考过的著作篇目。但是,我的确得到了你们的帮助。没有来自你们肩膀的有力支撑,我不可能完成本书的创作,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到我发自心底的谢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所写,实际上还是历史名画背后的历史故事。然而行文所及,又不得不与美术有关。可是,绘画于我,是零基础,从小即无艺术细胞;美术史和画史研究呢,也大约是十窍刚刚通了九窍。因此在创作本书时,我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情,远没有创作以前作品那样,还有那么一点点自信。可是丑媳妇终究还是要见公婆的,现在书既已出,如有错漏,责任全部在我。当然,还请方家指教,我当一边汗颜,一边改正。

是为前言。

雪峰

庚子年,墨水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